[實用新型]一種基于北斗衛星的智能播種作業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632246.X | 申請日: | 2017-06-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212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2 |
| 發明(設計)人: | 何瑞銀;田光兆;郝向澤;李詢;趙天才;鄒翌;趙明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7/00 | 分類號: | A01C7/00;G01S19/13;G01D21/02;G08B2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姚蘭蘭,董建林 |
| 地址: |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北斗 衛星 智能 播種 作業 系統 | ||
1.一種基于北斗衛星的智能播種作業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農業機械上的車載控制終端(1)、與北斗衛星(6)進行通信的北斗定位通信終端(2)、與車載控制終端(1)相連接的顯示終端(3)及移動終端/手機(4)和與移動終端/手機(4)進行通信的云端服務器(5);
所述車載控制終端(1)包括微處理器(16)、用于采集農機工作現場視頻的視頻采集模塊(9)、用于采集土壤溫濕度信息的土壤溫濕度傳感器(8)、用于對土壤酸堿度及鹽度進行測量的土壤肥力傳感器(11)、采集排種管種子流信號用于獲得漏播數據及重播數據的監測裝置、用于對故障報警的播種故障報警模塊(10)、播量控制模塊(7)和節能控制模塊(12);所述監測裝置、視頻采集模塊(9)、土壤溫濕度傳感器(8)和土壤肥力傳感器(11)的輸出端與微處理器(16)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監測裝置安裝在每個排種管上,所述微處理器(16)輸出端與播種故障報警模塊(10)、播量控制模塊(7)和節能控制模塊(12)輸入端相連接;
所述北斗定位通信終端(2)包括北斗信號定位模塊(13)、用于對北斗信號定位模塊(13)產生的信號進行模數轉換的模擬開關信號(14)、用于把采集到的地理位置信息上傳到云端服務器(5)的GPRS通信模塊(15)和用于把采集到的地理位置信息傳輸到車載控制終端(1)的CAN通信模塊(17);所述模擬開關信號(14)的輸入端與北斗信號定位模塊(13)的輸出端相連接,所述模擬開關信號(14) 的輸出端與微處理器(16)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GPRS通信模塊(15)和CAN通信模塊(17)的輸入端均與微處理器(16)的輸出端相連接;
所述顯示終端(3)包括用于對車載控制終端(1)上的信息進行實時顯示的顯示模塊(18)、與顯示模塊(18)輸入端相連接的按鍵模塊(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衛星的智能播種作業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監測裝置包括安裝在播種管兩側的紅外發射二極管(1-1)和多個紅外接收二級管(1-4),所述紅外發射二極管的發射端安裝有凸透鏡(1-2);所述凸透鏡(1-2)的焦距為17.5mm,所述紅外發射二極管(1-1)安裝在凸透鏡(1-2)的焦點位置,所述紅外發射二極管(1-1)工作時發出波長為850NM、發射角度45°的紅外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北斗衛星的智能播種作業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接收二級管(1-4)具體采用的是貼片式紅外接收二極管。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北斗衛星的智能播種作業系統,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貼片式紅外接收二極管串聯成一字型。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北斗衛星的智能播種作業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透鏡(1-2)與播種管之間、播種管與紅外接收二級管(1-4)之間均安裝有防塵罩(1-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衛星的智能播種作業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種故障報警模塊(10)具體采用的是LED燈和有源蜂鳴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農業大學,未經南京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632246.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農田的開溝設備
- 下一篇:一種種子種植機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