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驅動軸寬窄行拐子苗水稻插秧機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0628809.8 | 申請日: | 2017-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356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長清;張振東;張振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長清 |
| 主分類號: | A01C11/00 | 分類號: | A01C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801 黑***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驅動 寬窄 拐子 水稻插秧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屬于農業(yè)機械,主要涉及一種適用于寬窄行、拐子苗插秧作業(yè)的水稻插秧機具。
背景技術
由于寬窄行、拐子苗種植農藝技術有利于農作物的通風、光照和增產,近年來,在水稻插秧作業(yè)中開始推廣應用。傳統(tǒng)的人力手工插秧很難實現(xiàn)拐子苗栽植,栽植作業(yè)質量無法保證,精度不高,且存在作業(yè)效率低、勞動強度大、作業(yè)成本高的問題。目前,某些高等農業(yè)院校開始研究水稻寬窄行插秧機具,不僅機具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難于應用,尤其是不能實現(xiàn)拐子苗栽植方式,推廣應用受到限制。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結合寬窄行、拐子苗水稻栽植農藝技術機械化生產作業(yè)的實際需求,研究設計一種雙驅動軸寬窄行拐子苗水稻插秧機,達到實現(xiàn)寬窄行拐子苗水稻插秧方式機械化作業(yè)的目的。
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雙驅動軸寬窄行拐子苗水稻插秧機包括水稻插秧機機架及配裝在水稻插秧機機架上的送秧傳動箱、三個栽植臂組和秧箱滑道,在秧箱滑道上可橫向移動的從左至右依次配裝A1秧箱、B1秧箱、A2秧箱、B2秧箱、A3秧箱和B3秧箱,在所述送秧傳動箱上相互平行且可軸向移動的安裝A秧箱橫移驅動軸和B秧箱橫移驅動軸,A1連接板、A2連接板、A3連接板分別將A秧箱橫移驅動軸依次與A1秧箱、A2秧箱、A3秧箱固定連接,B1連接板、B2連接板、B3連接板分別將B秧箱橫移驅動軸依次與B1秧箱、B2秧箱、B3秧箱固定連接,所述三個栽植臂組分別與所述的A1秧箱和B1秧箱、A2秧箱和B2秧箱、A3秧箱和B3秧箱相配合,每個栽植臂組上的左栽植臂與右栽植臂之間的間距尺寸H1小于相鄰的一個栽植臂組上的左栽植臂與另一個栽植臂組上的右栽植臂之間的間距尺寸H2,構成水稻寬窄行插秧機構,同一個栽植臂組上的左栽植臂與右栽植臂沿圓周方向呈相差180°配置,構成拐子苗插秧機構。
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改變了傳統(tǒng)水稻插秧機橫向秧苗間距相等、秧苗橫向雙株間平列的插秧方式,實現(xiàn)了相鄰橫向秧苗行間距寬窄不同、橫向秧苗雙株間縱向錯位配置的寬窄行、拐子苗栽植農藝技術,具有結構新穎、合理、簡單、作業(yè)質量好、作業(yè)效率高、使用可靠的特點,為先進的水稻寬窄行拐子苗栽植農藝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機具保障。
附圖說明
圖1是雙驅動軸寬窄行拐子苗水稻插秧機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向視圖;
圖3是栽植臂組結構示意圖。
圖中件號說明:
1、水稻插秧機機架、2、送秧傳動箱、3、A秧箱橫移驅動軸、4、B秧箱橫移驅動軸、5、A1秧箱、6、A1連接板、7、B1連接板、8、秧箱滑道、9、栽植臂組、10、B1秧箱、11、A2秧箱、12、A2連接板、13、B2秧箱、14、A3秧箱、15、B3秧箱、16、B3連接板、17、A3連接板、18、B2連接板、19、左栽植臂、20、右栽植臂。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長清,未經張長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62880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節(jié)能型省力插秧裝置
- 下一篇:一種頂桿式自動移栽機穴盤苗輸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