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空氣監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620746.1 | 申請日: | 2017-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766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濤;周炎;岳玎利;區宇波;江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N33/00 | 分類號: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黃磊,林惠斌 |
| 地址: | 510308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空氣 監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環境監測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空氣監測系統。
背景技術
根據國家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以下簡稱“空氣站”)運行管理的相關規定,空氣站需要定期檢查/校準SO2、O3、NO2和CO分析儀。現階段實行的質控要求是:每天進行零跨檢查和校準,檢查校準頻次高。空氣站按建設部門分為國控點,省控點,市控點等等,而全國目前空氣站僅國控點位就有1436個之多,而且數量還在逐年增加,普遍存在著氣體分析儀檢查校準時相互干擾以及管路漏氣的問題,氣體分析儀檢查校準時相互干擾以及管路漏氣的問題都導致監測結果的準確度下降,也不可能派人逐一檢測,管路漏氣問題導致在氣體分析儀的檢查校準過程中,由于校準氣流量過量,掩蓋采樣管路的漏氣問題,技術人員也不能通過定期質控任務結果發現這一問題,從而導致監測結果不能代表現有環境的真實水平。
由此可見,在環境空氣檢測系統的日常運維中,氣態分析儀高頻次的檢查校準過程,將會造成監測結果頻頻出現失真現象,繼而會影響環境保護管理部門的評判與決策。
現有的解決環境空氣監測系統氣體檢查校準時相互干擾的方法主要有人工審核、數采軟件標記和混合標氣結合數采軟件標記等方法。(1)人工審核:技術人員根據某一氣體檢查校準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人工刪除該時段的SO2、O3、NO2和CO監測數據。高頻次的檢查校準操作就要求高頻次的人工審核工作,而且現有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中都明確要求不允許擅自刪除監測數據。因此,不宜選用此法來解決干擾的問題。(2)混合標氣結合數采軟件標記:使用SO2、NO2、CO的混合標氣,可以同時對上述三種氣體分析儀進行檢查校準,結合數采軟件標記的方法,可以減少檢查校準時長,從而可以提高有效數據獲取率。然后,由于混合標氣不確定度較高,普遍為國家二級標氣,不符合現有空氣站的使用要求。綜上所述,以上兩種方法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檢查校準時相互干擾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空氣監測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空氣監測系統,包括多個空氣監測裝置以及用于收集各空氣監測裝置檢測結果的監測控制平臺,空氣監測裝置包括樣品氣總管、第一檢測儀器、第二檢測儀器、校準氣生成裝置、第一樣品氣開關閥、第二樣品氣開關閥、第一校準氣開關閥以及第二校準氣開關閥,樣品氣總管分別與第一樣品氣開關閥和第二樣品氣開關閥連接,第一樣品氣開關閥和第一檢測儀器連接,第二樣品氣開關閥與第二檢測儀器連接;
校準氣生成裝置分別與第一校準氣開關閥和第二校準氣開關閥連接,第一校準氣開關閥與第一檢測儀器連接,第二校準氣開關閥與第二檢測儀器連接。
優選的,空氣監測裝置還包括氣體流量計、第一排氣閥以及第二排氣閥,第一排氣閥進氣口連接到第一校準氣開關閥與第一檢測儀器連接的管路上,第二排氣閥進氣口連接到第二校準氣開關閥與第二檢測儀器連接的管路上,氣體流量計入氣口分別與第一排氣閥出氣口和第二排氣閥出氣口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檢測儀器為二氧化硫檢測器、臭氧檢測器、二氧化氮檢測器或一氧化碳檢測器。
優選的,當第一檢測儀器為二氧化硫檢測器時,所述第二檢測儀器為臭氧檢測器、二氧化氮檢測器或一氧化碳檢測器;
當第一檢測儀器為臭氧檢測器時,所述第二檢測儀器為二氧化硫檢測器、二氧化氮檢測器或一氧化碳檢測器;
當第一檢測儀器為二氧化氮檢測器時,所述第二檢測儀器為二氧化硫檢測器、臭氧檢測器或一氧化碳檢測器;
當第一檢測儀器為一氧化碳檢測器時,所述第二檢測儀器為二氧化硫檢測器、臭氧檢測器或二氧化氮檢測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未經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62074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VOC在線監測系統
- 下一篇:地下流體二氧化碳連續在線監測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