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蓄電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613879.6 | 申請日: | 2017-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997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6 |
| 發明(設計)人: | 沈旭培;侯國友;方明學;袁關銳;唐心清;田慶山;唐海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能電池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2/20 | 分類號: | H01M2/20;H01M10/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3224 | 代理人: | 沈自軍 |
| 地址: | 3131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蓄電池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鉛蓄電池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蓄電池。
背景技術
蓄電池是將化學能直接轉化成電能的一種裝置,是按可再充電設計的電池,通過可逆的化學反應實現再充電,通常是指鉛酸蓄電池,它是電池中的一種,屬于二次電池。它的工作原理:充電時利用外部的電能使內部活性物質再生,把電能儲存為化學能,需要放電時再次把化學能轉換為電能輸出。
目前,常見的蓄電池一般由6個極群分別置于間隔的聯排式電池槽內組合而成,聯排式電池槽包括槽體以及分隔槽體空間的分隔板,分隔板將槽體分隔成1×6或者2×3的單格,每個單格內放置一個極群。單個極群由正極板、隔板以及負極板依次疊加并聯而成;正極板和負極板上分別設有極耳,將同性極板的極耳通過焊接方式連接并接上極柱形成匯流排。將位于兩端的一個正極柱和負極柱作為整個蓄電池的端極柱,其余極柱分別通過鉛過橋正負交替連接,將所有6個極群串聯在一起,通過導線分別連接正、負極柱即可以對蓄電池進行充放電。目前也有一些蓄電池是將需要鉛過橋連接的兩個正負匯流排直接延長相連,以避免鉛過橋的使用,從而避免以往鉛過橋處相關缺陷的產生。
比如授權公告號為CN203415642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極群之間正負匯流排直接串聯無跨橋鉛酸蓄電池,包括:極群組、電池殼體、引出端子、匯流排、凹槽、匯流排串聯連接點、柵格、卡槽,所述電池殼體設置有若干極群組,極群組之間設有正負極引出端子、匯流排,所述匯流排上部設有凹槽,匯流排串聯連接處設有匯流排串聯連接點、匯流排串聯連接點,所述電池殼體內部設有柵格、卡槽。
但是,現有技術中,每一個極群各有一個正、負匯流排,極群之間正負匯流排串聯,即兩者連接處共有兩個匯流排,材料使用量較多。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鉛使用量更加節約的蓄電池。
一種蓄電池,包括電池槽,所述電池槽內設有若干分隔板,將其內腔分隔成六個呈一字排列的單格,每個單格都裝填有極群,所述極群由正極板、負極板和之間的隔板組成,正極板上具有正極耳、負極板上具有負極耳,每個極群上具有分別串聯所有正極板和所有負極板的正極匯流排和負極匯流排,所述正極匯流排、負極匯流排垂直單格排列方向設置,相鄰兩個極群通過共用一個匯流排串聯,該共用的匯流排橫跨在分隔板上。
對于分隔成1×6的單格的蓄電池來說,按現有技術,6個極群對應需要12個匯流排。而本實用新型設計中,除了兩端的各1個匯流排,中間相鄰正負極板共用一個匯流排,這樣,一方面省去了過橋連接這一結構,避免了過橋連接部分出現缺陷而造成電池缺陷,另一方面也節省了匯流排使用數量,節省鉛用量。
優選的,所述正極耳的厚度大于負極耳的厚度。更優選的,所述正極耳厚度為2.0~3.0mm,負極耳厚度為1.0~2.0mm。最優選的,所述正極耳厚度為2.5mm,負極耳厚度為1.5mm。
優選的,正、負極板之間的間隙為2.2mm。
優選的,所述匯流排厚度為7~9mm。
本實用新型蓄電池將正極匯流排、負極匯流排垂直單格排列方向設置,相鄰兩個極群通過共用一個匯流排串聯,該共用的匯流排橫跨在分隔板上,從而一方面省去了過橋連接這一結構,避免了過橋連接部分出現缺陷而造成電池缺陷,另一方面也節省了匯流排使用數量,節省鉛用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蓄電池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蓄電池極群與正、負匯流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A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一種蓄電池,包括電池槽1,電池槽1內設有5個分隔板,將其內腔分隔成六個呈一字排列的單格3,每個單格3都裝填有一個極群4。極群4由正極板5、負極板6和兩者之間的隔板7組成,正極板5和負極板6之間的間隙為2.2mm,正極板5上具有正極耳11、負極板6上具有負極耳12。每個極群4上具有分別串聯所有正極板5和所有負極板6的正極匯流排和負極匯流排,正極匯流排、負極匯流排垂直單格3排列方向設置,相鄰兩個極群4通過共用一個匯流排串聯,該共用的匯流排10橫跨在分隔板2上,兩端的正極匯流排8和負極匯流排9則分別連接有正、負端極柱。所有匯流排,包括共用的匯流排10和兩端的正極匯流排8和負極匯流排9,厚度均為7~9mm。
正極耳11的厚度為2.0~3.0mm,負極耳12的厚度為1.0~2.0mm。在一個實施例中,正極耳11的厚度為2.5mm,負極耳12的厚度為1.5mm。
對于分隔成1×6的單格3的蓄電池來說,按現有技術,6個極群4對應需要12個匯流排。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除了兩端的各1個匯流排(兩端的正極匯流排8和負極匯流排9),中間相鄰正極板5、負極板6具有共用的匯流排10,這樣,一方面省去了過橋連接這一結構,避免了過橋連接部分出現缺陷而造成電池缺陷,另一方面也節省了匯流排使用數量,節省鉛 用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能電池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天能電池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61387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氣壓自動平衡的園林排水灌溉對接閥
- 下一篇:一種鋰電池極耳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