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強風區的抗風復合絕緣子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608910.7 | 申請日: | 2017-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0917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偉;張三春;王軒;朱創偉;彭素江;白勝利;華東;羅攀;李云山;衛俊臣;李強;高迪;姜偉;張永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國網新疆電力公司伊犁供電公司;國家電網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17/40 | 分類號: | H01B17/4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大學專利中心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 地址: | 830002 新疆維***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強風 復合 絕緣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氣裝備領域,特別是一種改進的絕緣子。
背景技術
在我國西北部的特高壓輸電線路中,復合絕緣子被廣泛應用,但途徑“三十里風區”的750kV輸電線路,在運行不到一年時間內。就出現大量絕緣子傘裙根部斷裂。強風條件下傘裙發生持續穩定的強烈擺動,最終導致硅橡膠材料疲勞斷裂。
目前,有論文研究了750kV絕緣子在強風區的抗風特性,但并未對其抗風性能的提高做進一步的研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極端環境下,高壓輸電線路中的絕緣子斷裂的問題。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應用于強風區的抗風復合絕緣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絕緣子本體。所述絕緣子本體具有三種類型的傘裙,分別為:直徑為D1的傘裙I、直徑為D2的傘裙II和直徑為D3的傘裙III,其中,D1>D2>D3。所述傘裙I上具有兩個貫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I。這兩個通孔I關于傘裙I的中心軸對稱。所述傘裙II上具有兩個貫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II。這兩個通孔II關于傘裙II的中心軸對稱。
進一步,所述絕緣子本體共有若干個傘裙,包括至少兩個傘裙I。其中,絕緣子本體的兩端均為傘裙I。相鄰的兩個傘裙I之間具有兩個傘裙III,這兩個傘裙II之間具有一個傘裙II。
進一步,所述絕緣子本體共有九個傘裙,依次是傘裙I、傘裙III、傘裙II、傘裙III、傘裙I、傘裙III、傘裙II、傘裙III和傘裙I。
進一步,相鄰的兩個傘裙之間的距離相等。
進一步,所述通孔I和通孔II的直徑相等。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基于上述方案,絕緣子斷面將承受較小的壓差和氣流擾動,更有利于保持本身剛度和形狀。進而確保強風區絕緣子使用的可靠性。其可靠性記載在實施例中的實驗所證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絕緣子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向視圖;
圖3為圖1的B-B方向剖視圖;
圖4為圖2的C-C方向剖視圖;
圖5為現有的絕緣子流場渦量分布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絕緣子流場渦量分布
圖7為現有的絕緣子流場流線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絕緣子流場流線
圖9為現有的絕緣子流場壓力分布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絕緣子流場壓力分布。
圖中:傘裙I(1)、傘裙II(2)、傘裙III(3)、絕緣子本體(4)、通孔I(101)、通孔II(10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應該理解為本實用新型上述主題范圍僅限于下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思想的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各種替換和變更,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一種應用于強風區的抗風復合絕緣子,包括一絕緣子本體4。所述絕緣子本體4具有三種類型的傘裙,分別為:直徑為D1的傘裙I、直徑為D2的傘裙II和直徑為D3的傘裙III,其中,由于D1>D2>D3,即分別稱為的大、中、小傘裙。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絕緣子本體4共有九個傘裙,依次是傘裙I、傘裙III、傘裙II、傘裙III、傘裙I、傘裙III、傘裙II、傘裙III和傘裙I,其中D1=210mm,D2=175mm,D3=130mm。相鄰的(距離最近的)兩個傘裙I之間的距離為120mm。
所述傘裙I上具有兩個貫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I。這兩個通孔I關于傘裙I的中心軸對稱。所述傘裙II上具有兩個貫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II。這兩個通孔II關于傘裙II的中心軸對稱。實施例中,所述通孔I和通孔II的直徑相等,二者均為6mm。
參見圖5(現有的絕緣子流場流線)和圖6(本實施例的絕緣子流場流線),兩個絕緣子均處于風速40m/s的強風環境,絕緣子與水平面夾角為50°,可以明顯地看到:經本實施例對絕緣子做處理后,一部分迎風側氣流會穿過孔洞流動,降低了扇面邊緣流動分離的劇烈程度。另一方面,各傘面邊緣處流動分離的弱化使氣流不再大量聚集在頂端傘面背風側。
參見圖7(現有的絕緣子流場渦量分布)和圖8(本實施例的絕緣子流場渦量分布),兩個絕緣子均處于風速40m/s的強風環境,絕緣子與水平面夾角為50°,可以明顯地看到:本實施例的絕緣子傘面間的漩渦大部分消除,渦量明顯較現有絕緣子斷面降低。另外,現有絕緣子斷面的頂端傘面背側近處的兩個分離渦經本實施例的處理后被迫遠離傘面,渦量明顯下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國網新疆電力公司伊犁供電公司;國家電網公司,未經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國網新疆電力公司伊犁供電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60891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