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四組元二組動LCOS投影變焦鏡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601945.8 | 申請日: | 2017-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188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4 |
| 發明(設計)人: | 梁秀玲;林正;徐苗;邵曉萍;馮浩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2B15/177 | 分類號: | G02B15/177;G03B21/1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117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四組元二組動 lcos 投影 變焦鏡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學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四組元二組動LCOS投影變焦鏡頭。
背景技術
現在許多投影機具備變焦功能,具有廣角投影鏡頭的投影顯示設備可在較短的距離內投射出較大的影像畫面。這種具有變焦功能的投影機鏡頭通常包括多個透鏡組,通過改變透鏡組之間的相對位置改變變焦投影鏡頭的有效焦距,從而實現變焦功能。對16:9的0.61英寸LCOS投影顯示芯片,在2米距離投射出屏幕55英寸至75英寸的畫面,具有100%偏軸功能且具有1.4倍的變焦功能的投影鏡頭,在保證具有良好像質的同時,更能適應不同的投影場所,如空曠的商業場所或狹小的家庭娛樂場所。目前本領域這種大孔徑大視場變焦距投影鏡頭多采用三組動實現變焦,結構繁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四組元二組動LCOS投影變焦鏡頭,以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四組元二組動LCOS投影變焦鏡頭,包括:從物方到像方沿軸向光線自左向右入射依次同軸設置的具有負光焦度的前固定組A、具有負光焦度的變倍組B、具有正光焦度的補償組C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后固定組D。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具有負光焦度的前固定組A包括沿軸向光線自左向右入射依次同軸設置的第一負光焦度的月牙透鏡A1、第二負光焦度的月牙透鏡A2以及第一正光焦度的月牙透鏡A3;所述具有負光焦度的變倍組B包括沿軸向光線自左向右入射依次同軸設置的第一負光焦度的雙凹透鏡B1和第一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B2;所述具有正光焦度的補償組C包括沿軸向光線自左向右入射依次同軸設置的第二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C1、第二負光焦度的雙凹透鏡C2、第三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C3以及第四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C4;所述具有正光焦度的后固定組D包括一第五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D1。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還包括一沿軸向光線同軸設置于所述所述變倍組B與所述補償組C之間的光闌;焦距變化時,所述光闌與具有正光焦度的補償組一起移動。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具有負光焦度的前固定組A的焦距為fA′=-58.47mm;所述具有負光焦度的變倍組B的焦距為fB′=-94.04mm;所述具有正光焦度的補償組C的焦距為fC′=44.48mm;所述具有正光焦度的后固定組D1的焦距為fD′=87.48mm。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負光焦度的月牙透鏡A1的焦距為-69,75mm;所述第二負光焦度的月牙透鏡A2的焦距為-44.58mm;所述第一正光焦度的月牙透鏡A3的焦距為57.05mm;所述第一負光焦度的雙凹透鏡B1的焦距為-46.46mm;所述第一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B2的焦距為63.56mm;所述第二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C1的焦距為42.84mm;所述第二負光焦度的雙凹透鏡C2的焦距為-26.90mm;所述第三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C3的焦距為44.22mm;所述第四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C4的焦距為54.61mm;所述第五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D1的焦距為87.48mm。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負光焦度的月牙透鏡A1的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42.26mm和19.44mm;所述第二負光焦度的月牙透鏡A2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74.98mm和17.87mm,且前后表面的圓錐系數分別為13.88和-1.35;所述第一正光焦度的月牙透鏡A3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33.13mm和106.02mm;所述第一負光焦度的雙凹透鏡B1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30.13mm和133.71mm;所述第一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B2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133.71mm和-81.21mm;所述第二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C1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34.29mm和-330.78mm;所述第二負光焦度的雙凹透鏡C2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36.48mm和55.60mm;所述第三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C3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41.95mm和-50.65mm,且前后表面的圓錐系數分別為-11.97和6.23;所述第四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C4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182.17mm和-38.83mm;所述第五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D1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59.20mm和-604.54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師范大學,未經福建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60194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