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智能搶答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587411.4 | 申請日: | 2017-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914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09 |
| 發明(設計)人: | 韓利凱;高寅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文理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8B7/06 | 分類號: | G08B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譽鑫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 地址: | 710065***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搶答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設備電路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搶答器。
背景技術
以前的搶答器大部分都是基于數字電路組成的,制作過程復雜,而且準確性與可靠性不高,成品面積大,安裝、維護困難。存在以下缺陷:1、在一次搶答過程中,當出現超前違規搶答時,只能處理違規搶答信號,而對沒有違規的有效搶答信號不能進行處理,因而使該次搶答過程變為無效。2、當有多個違規搶答時,普通搶答器或采用優先編碼電路選擇其中一個,或利用搶答電路電子元件的“競爭”選擇其中一個。對于后者由于搶答電路制作完畢后電子元件被固定。各路搶答信號的“競爭”能力也被固定,因而本質上也有優先權。普通搶答器存在不公平性。3、當有多個違規搶答時,普通搶答器只能“抓住”其中一個違規搶答選手而其他的違規搶答選手無法“抓住”,因而出現“漏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搶答器,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搶答器,智能搶答器內置搶答電路,搶答電路中芯片IC1的P1.0-P1.7端口分別經開關K1-K8接電源,芯片IC1的RST端口經電容C3接電源,RST端口經電阻R9接地,RST端口接電容C4,電容C4經開關K15接電源,電容C4經電阻R8接地,芯片IC1的XTAL1端口和XTAL2端口分別經電容C1和電容C2接地,同時XTAL1端口經晶振Y1接XTAL2端口,芯片IC1的P0.0-P0.7端口接LED顯示器的A-G端口,同時芯片IC1的P0.0-P0.7端口分別經電阻R1-R7接電源,LED顯示器的1端口、3端口及4端口分別接芯片IC1的P2.0-P2.2端口,芯片IC1的P3.0-P3.5端口分別經開關K9-K14接地,芯片IC1的P3.6端口經電阻R10接晶體管Q1的基極,晶體管Q1的發射極接電源,晶體管Q1的集電極接報警器BL的正極,報警器BL的負極接地。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芯片IC1采用AT89C52型單片機。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搶答電路,以AT89C52單片機為核心控制時鐘頻率模塊、復位模塊、顯示模塊、聲音模塊、搶答開關模塊,該搶答器系統通過八個按鍵輸入搶答信號;利用4位七段共陰數碼管來完成顯示功能,根據燒錄其中的程序控制整個系統的工作流程,操作簡單方便,可靠性高,安裝維護簡單,能夠彌補背景介紹中搶答器的缺陷,系統更加優化,同時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智能搶答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闡述。
一種智能搶答器,智能搶答器內置搶答電路,搶答電路中芯片IC1的P1.0-P1.7端口分別經開關K1-K8接電源,芯片IC1的RST端口經電容C3接電源,RST端口經電阻R9接地,RST端口接電容C4,電容C4經開關K15接電源,電容C4經電阻R8接地,芯片IC1的XTAL1端口和XTAL2端口分別經電容C1和電容C2接地,同時XTAL1端口經晶振Y1接XTAL2端口,芯片IC1的P0.0-P0.7端口接LED顯示器的A-G端口,同時芯片IC1的P0.0-P0.7端口分別經電阻R1-R7接電源,LED顯示器的1端口、3端口及4端口分別接芯片IC1的P2.0-P2.2端口,芯片IC1的P3.0-P3.5端口分別經開關K9-K14接地,芯片IC1的P3.6端口經電阻R10接晶體管Q1的基極,晶體管Q1的發射極接電源,晶體管Q1的集電極接報警器BL的正極,報警器BL的負極接地。
所述芯片IC1采用AT89C52型單片機。
本實用新型設計搶答器在運行時主持人有開始和結束、復位鍵。在后臺主持人可以修改,搶答時間和選手回答問題的時間設置,原始狀態下搶答時間為30s,回答問題時間為60s。通過加鍵和減鍵修改上述時間,改完后結束鍵確定。新時間開始有效,主持人按鍵開始后,選手開始搶答為有效,數碼顯示屏顯示搶答時間倒計時和選手號,在最后五秒揚聲器發生提示。如果主持人沒有按下開始鍵而選手就搶答視為犯規,數碼顯示屏顯示犯規者的代號,揚聲器持續發生。主持人可按鍵結束,新一輪搶答開始。
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教導,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與精神的情況下,對實施方式所進行的改變、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文理學院,未經西安文理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58741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