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生物質氣化爐聚能灶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575000.3 | 申請日: | 2017-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032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凝;王兆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河市億亞能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B1/18 | 分類號: | F24B1/18;F24B1/19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65201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氣化 爐聚能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質氣化爐聚能灶。
背景技術
生物質爐灶行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7億農民的人居質量和身體健康,為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清潔發展模式。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用于炊事和供暖,對促進循環經濟、建設生態社會、實現低碳經濟意義重大,是當前替代燃煤的最佳選擇。開發高效低排放生物質爐具,可促進農村創新產業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拉動農村經濟,增加就業崗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生物質半氣化爐是生物質燃料在爐膛內燃燒,并進行合理配風供氧,伴有氣化成分,使燃燒更充分。現有爐灶多針對燃氣,有些針對秸稈氣或其它生物質氣的灶往往因為氣化氣來源問題,需要考慮焦油裂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物質氣化爐聚能灶,結構簡單,可匹配現有的生物質半氣化爐,獨特的結構有利于加快點火速度,增強火力強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生物質氣化爐聚能灶,包括外殼體、內殼體和支架,所述外殼體和內殼體之間為進風通道,所述內殼體包括混燃室、設在混燃室頂部的聚能口和設在混燃室下部的連接口;所述聚能口上寬下窄,聚能口上沿與外殼體密封連接;所述外殼頂部開設有兩個以上的溢火口;所述支架固定在外殼體外部;所述混燃室上部設置有布氧孔,混燃室中部設置擾流孔。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外殼體為圓柱體,所述支架為三根,按圓周均勻分布的固定在外殼體外部;所述混燃室和連接口為圓柱體,混燃室直徑大于連接口直徑,混燃室底部漸縮與連接口連接。
或,所述外殼體橫截面為方形,所述支架為四根,均勻分布的固定在外殼體外部;所述混燃室和連接口的橫截面為方形,混燃室邊長大于連接口邊長,混燃室底部漸縮與連接口連接。
優選方案是,所述擾流孔設置2~8個,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勻分布在混燃室壁面上;所述擾流孔直徑r1為6~18mm。
優選方案是,所述布氧孔設置在所述擾流孔上方,布氧孔中心線與擾流孔中心線的垂直距離為20~80mm;所述布氧孔設置若干個,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勻分布在混燃室壁面上;布氧孔直徑r2為1~6mm,相鄰兩個布氧孔孔中心距d為6~18mm。
優選方案是,內殼體高度h是混燃室直徑或邊長R的1~3倍。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溢火口為半圓形、橢圓形、三角形等形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點火容易、燃燒完全、增強原有半氣化爐的火力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種生物質氣化爐聚能灶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種生物質氣化爐聚能灶外表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種生物質氣化爐聚能灶圓形截面俯視示意圖。
圖中:1-外殼體;2-內殼體;3-連接口;4-進風通道;5-布氧孔;6-擾流孔;7-混燃室;8-支架;9-溢火口;10-聚能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運行方法和實施方法進行詳細論述。
本申請文件中的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用語是基于附圖所示的位置關系而建立的。附圖不同,則相應的位置關系也有可能隨之發生變化,故不能以此理解為對保護范圍的限定。
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生物質氣化爐聚能灶,用在生物質半氣化爐上,包括外殼體1、內殼體2和支架8,內殼體2設置在外殼體1內部,支架8固定在外殼體1外側。所述外殼體1和內殼體2之間為進風通道4,進風口設在進風通道4的底部。內殼體2包括混燃室7、聚能口10和連接口3。連接口3設在混燃室7下部,與生物質半氣化爐相連,來自生物質半氣化爐的氣化氣通過連接口3進入混燃室7。為了對氣化氣進行混合燃燒,混燃室7上部設置有布氧孔5,混燃室7中部設置擾流孔6,布氧孔5和擾流孔6與進風通道4相通,進風通道4的空氣通過布氧孔5和擾流孔6進入混燃室7。優選方案是,所述擾流孔6設置2~8個,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勻分布在混燃室7壁面上,擾流孔6直徑r1為6~18mm;布氧孔5設置在擾流孔6上方,布氧孔5中心線與擾流孔6中心線的垂直距離為20~80mm。布氧孔5設置兩個以上,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勻分布在混燃室7壁面上,布氧孔5直徑r2為1~6mm,相鄰兩個布氧孔5孔中心距d為6~18mm。保證通風混合良好。所述聚能口10是燃燒口,設在混燃室7頂部,上寬下窄,聚能口10上沿與外殼體1密封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河市億亞能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未經三河市億亞能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57500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紡織面料(2017?12)
- 下一篇:紡織面料(201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