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組合式拱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573779.5 | 申請日: | 2017-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0321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鐘仁;郜小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同濟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4/00 | 分類號: | E01D4/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組合式 拱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組合式拱橋。
背景技術
橋梁,一般指架設在江河湖海上,使車輛行人等能順利通行的構筑物。為適應現代高速發展的交通行業,橋梁亦引申為跨越山澗、不良地質或滿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設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 橋梁一般由上部構造、下部結構、支座和附屬構造物組成,上部結構又稱橋跨結構,是跨越障礙的主要結構;下部結構包括橋臺、橋墩和基礎;支座為橋跨結構與橋墩或橋臺的支承處所設置的傳力裝置;附屬構造物則指橋頭搭板、錐形護坡、護岸、導流工程等,拱橋指的是在豎直平面內以拱作為結構主要承重構件的橋梁。拱橋在容器內的粉料層中如果形成能承受上方粉料的壓力而不將此壓力傳遞給下方的面,此面即稱為拱橋。拱橋是向上凸起的曲面,其最大主應力沿拱橋曲面作用,沿拱橋垂直方向的最小主應力為零。在重力作用下進行的粉料流出過程中可能反復出現拱橋的形成和崩解過程,此種拱橋稱為動拱橋。
目前,現有的拱橋,在修建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通過鋼筋混泥土進行整體的澆筑形成,而不能夠進行組合式修建,這樣會使拱橋的某個部位損壞的時候導致整個拱橋需要拆除進行重新修建,這樣嚴重的浪費了人力和財力,還會造成交通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組合式拱橋,具備方便修為和更換等優點,解決了拱橋的某個部位損壞的時候導致整個拱橋需要拆除進行重新修建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方便修為和更換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組合式拱橋,包括橫梁,所述橫梁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橋墩,所述第一橋墩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一固定基座,所述橫梁的底部與副拱梁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副拱梁的兩側均通過固定螺栓分別與兩個螺紋固定槽的內壁螺紋連接,兩個所述螺紋固定槽分別開設在第一橋墩和第二橋墩的一側,所述第二橋墩的頂部插入固定套的內部并通過混凝土澆筑連接,所述固定套固定連接在橫梁的底部,所述第二橋墩的底部與加強柱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加強柱的另一端與第二固定基座,所述第二橋墩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塊,所述支撐塊的頂部固定連接有主拱梁,所述主拱梁的頂部與橫梁底部的中間位置固定連接,所述主拱梁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頂部與支撐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桿的另一端與橫梁的底部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橫梁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護欄框,所述護欄框的內壁固定連接有X形護欄。
優選的,所述副拱梁的數量有兩個,且兩個副拱梁以橫梁的中軸線為對稱軸對稱設置。
優選的,所述第一固定基座和第二固定基座均通過混泥土澆筑的形式固定連接在土壤中。
優選的,所述第一橋墩的數量有兩個,且兩個第一橋墩以橫梁的中軸線為對稱軸對稱設置。
優選的,所述加強柱的材料為鋼筋混泥土。
(三)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組合式拱橋,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該組合式拱橋,通過固定螺栓、螺紋固定槽、第二橋墩、固定套、加強柱和第二固定基座的設置,使拱橋可以實現組合連接形成,這樣解決了現有的拱橋在修建的時候都是通過鋼筋混泥土進行整體的澆筑形成的問題,這樣避免了拱橋的某個部位損壞的時候導致整個拱橋需要拆除進行重新修建的情況發生,這樣避免了人力和財力浪費。
2、該組合式拱橋,利用了拱和梁的受力特點,使拱橋的受力更可靠,結構美觀,節省了一定造價經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橫梁、2第一橋墩、3第一固定基座、4副拱梁、5固定螺栓、6螺紋固定槽、7第二橋墩、8固定套、9加強柱、10第二固定基座、11支撐塊、12主拱梁、13固定座、14支撐桿、15護欄框、16 X形護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同濟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西同濟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57377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鋼腹板混凝土箱梁結構
- 下一篇:仿真模式下處理器的調試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