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鋸齒狀連接的浮漂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570927.8 | 申請日: | 2017-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9562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9 |
| 發明(設計)人: | 占志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本心流漁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93/00 | 分類號: | A01K9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1402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鋸齒狀 連接 浮漂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釣魚用具的改進,具體涉及一種釣魚用浮漂的改進。
背景技術
魚漂是垂釣時魚兒咬鉤的訊息反應的工具。人們通過魚漂的動作,不但可以判斷魚兒吃食的情況,從而決定提竿的時機,還可以通過魚漂的動作判斷出是什么魚在咬鉤。所以魚漂是釣魚收獲好壞的重要環節。魚漂多用較輕的材料制作而成,現在的魚漂多為化學制品,或是用鳥類的羽毛、木材、竹材制作,性能各有差異,形狀更是多種多樣。根據魚漂的自重和浮力的不同,可分為中空魚漂和實心魚漂。中空魚漂的自重小,浮力大,反應靈敏;實心魚漂的穩定性好,但不太靈敏。根據魚漂形狀的不同,還可以分為臥漂和立漂。臥漂就是常說的七星漂,釣魚時數粒浮子散落在水面上,靈敏度高,揚竿時震動小,但不適宜風浪大時垂釣。立漂就是垂立在水中的魚漂,常見的有棒形、錐形、圓形、陀螺形等等。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魚漂大多是由漂尾、漂身、漂腳組成,漂尾設置在漂身的上部用不同顏色油漆涂裝。為了減小浮力一般的漂尾直徑較為細小,在外界環境亮度較差時,觀察有一定的障礙,特別是近視眼、老花眼人群來說障礙更大。為了讓漂尾更加顯目只能增加漂尾的直徑,但是增加之后浮力較大,漂子整體下墜速度較慢,防水抗風性能都較差。
特別是漂尾、漂腳都是細長結構,常常由于攜帶、運輸等問題導致折斷損壞,只要漂尾或者漂腳一端發生損壞,則整只魚漂立即報廢,常常造成較大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鋸齒狀連接的浮漂,它具有防風性能好、浮力較大,且方便調節,方便不同水域,不同水質的調漂,使之具有更好的靈敏度,獲取更好的魚口信息。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是:它包含漂尾1、漂身2、漂腳3,漂尾1固定連接在漂身2的上部,漂腳3固定連接在漂身2的下部,漂身2由上漂身21和下漂身22組成,上漂身21和下漂身22的連接處設置為鋸齒狀連接。
所述的上漂身21和下漂身22采用不同的材質,下漂身22材質的密度大于上漂身21材質密度。
所述的上漂身21的上端面與側邊連接處設置有圓弧過渡,漂尾1固定設置在上漂身21的頂端。
所述的下漂身22的下部為倒置的圓臺形,圓臺底部與漂腳3固定連接。
所述漂尾1采用巴爾杉木材質漂尾。
本實用新型增加了漂身2的浮力,降低了漂尾的外徑,并使漂身分為上下兩段,兩者之間采用鋸齒狀連接應用黏膠進行連接,確保穩定和安全,即使一端發生損壞,依然可以直接換下損壞的一端直接繼續使用,方便快捷,也能降低使用成本,減少浪費。并且上漂身21和下漂身22為不同顏色漂身。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使得重心合理,浮力適中,穩定性更好,訊號敏銳,增加了漂身2的外徑,使得更加醒目,更容易被觀察。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漂尾1、漂身2、漂腳3、上漂身21、下漂身22。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圖1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含漂尾1、漂身2、漂腳3,漂尾1固定連接在漂身2的上部,漂腳3固定連接在漂身2的下部,漂身2由上漂身21和下漂身22組成,上漂身21和下漂身22的連接處設置為鋸齒狀連接。
所述的上漂身21和下漂身22采用不同的材質,下漂身22材質的密度大于上漂身21材質密度。
所述的上漂身21的上端面與側邊連接處設置有圓弧過渡,漂尾1固定設置在上漂身21的頂端。
所述的下漂身22的下部為倒置的圓臺形,圓臺底部與漂腳3固定連接。
所述漂尾1采用巴爾杉木材質漂尾。
本實用新型增加了漂身2的浮力,降低了漂尾的外徑,并使漂身分為上下兩段,兩者之間采用鋸齒狀連接應用黏膠進行連接,確保穩定和安全,即使一端發生損壞,依然可以直接換下損壞的一端直接繼續使用,方便快捷,也能降低使用成本,減少浪費。并且上漂身21和下漂身22為不同顏色漂身。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使得重心合理,浮力適中,穩定性更好,訊號敏銳,增加了漂身2的外徑,使得更加醒目,更容易被觀察。
以上所述,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本心流漁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本心流漁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57092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