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活性炭再生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563288.2 | 申請日: | 2017-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012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強;張鍵;李躍;居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揚州天輝實驗室裝備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揚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20/34 | 分類號: | B01J20/34;B01J20/20;B01D5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黃冠華 |
| 地址: | 22500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活性炭 再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與資源再利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活性炭再生裝置。
背景技術
活性炭是一種無毒無味的吸附材料,空隙結構非常發達,表面積極大,對分子吸附能力很強。活性炭吸附法在城市污水、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和污染水源凈化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吸附使用后的活性炭如果不進行再生處理,會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因此,需要對活性炭進行再生,以此帶來經濟效益和保護環境。
目前,熱再生法是應用最成熟的活性炭再生方法,活性炭在再生過程中,根據加熱到不同溫度時有機物的變化,一般分為干燥、高溫炭化及活化三個階段。在干燥階段,去除活性炭上的水分等可揮發性成分。高溫炭化階段是使吸附在活性炭上的部分有機物氣化脫附,部分有機物發生分解,以小分子物質脫附出來,殘余的成分留在活性炭孔隙內成為“固定炭”。活化階段是通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或水蒸氣等氣體,清理活性炭內部結構的微孔,使其恢復吸附活性。熱再生法的再生效率比較高,時間短,應用范圍廣泛,但再生過程中炭機械強度有所下降,吸附效率也會有所降低,多次重復再生后喪失吸附性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活性炭再生裝置,提高再生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避免所排放氣體產生二次污染。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活性炭再生裝置,包括烘箱、冷卻裝置、吸收塔、廢氣排放裝置和控制面板,所述烘箱、冷卻裝置、吸收塔和廢氣排放裝置依次相連,所述控制面板與烘箱、冷卻裝置、吸收塔和廢氣排放裝置均相連,所述烘箱內中的最高溫度為500℃,且烘箱內部設置有3層托架,
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冷卻水箱和廢氣U形管,所述廢氣U形管浸沒在冷卻水箱內部,所述U形管的進氣口與烘箱的出氣口相連,所述廢氣U形管出氣口與吸收塔相連,所述冷卻水箱的一側下方設置有自來水進水口,上方設置自來水出水口,所述自來水進水口與外部自來水管相連,所述自來水進水口和自來水管之間設置有電磁閥,
所述烘箱頂部設置有4個支撐腳,所述吸收塔設置在支撐腳的上方,所述廢氣排放裝置包括集氣罩、彎頭、排氣管和排風機,所述集氣罩、彎頭、排氣管和排風機依次相連。
優選的,所述冷卻水箱由鋼板焊接而成,且鋼板的厚度為2mm,所述廢氣U形管為無縫鋼管,且無縫鋼管的厚度為0.8mm。
優選的,所述吸收塔包括吸收液排放口、填料支撐板、鮑爾環填料、吸收液進水管、循環泵、吸收液出水管、噴淋管和除霧器,所述吸收液排放口固定在吸收塔底部,且所述吸收液排放口內部設置有手動球閥,所述填料支撐板設置在吸收塔的中部,所述鮑爾環填料設置在填料支撐板上,所述吸收液進水管的一端設置在吸收塔一側的下方,另一端與循環泵的進水口相連,所述吸收液出水管的一端與旋轉泵的出水口相連,另一端與吸收塔的上端相連,所述噴淋管設置在吸收塔內部,所述除霧器設置在吸收塔的內部。
優選的,所述填料支撐板為鋼板,且厚度為3mm,所述填料支撐板表面均勻設置有多個直徑為15mm的孔,多個所述孔之間的間隔為25mm。
優選的,所述噴淋管包括一根噴淋干管和6根噴淋支管,6根所述噴淋支管均勻間隔設置在噴淋干管的兩側,6根所述噴淋支管斜向下設置,且與噴淋干管之間的夾角為45°。
優選的,6根所述噴淋支管的表面均勻設置有兩排直徑為1mm的小孔,所述小孔之間的間隔為50mm。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活性炭再生裝置所獲得再生活性炭吸附能力強,且裝置結構簡單易維護,另外能夠就近排放凈化的空氣,避免了二次污染。本實用新型中增設有鮑爾環填料,增大了廢氣與吸收液的接觸面積,吸收效果更好,另外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腳為槽鋼,且設置有4個,分別固定在烘箱的頂部,用于烘箱與吸收塔之間隔熱,進一步保證了烘箱和吸收塔的正常工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活性炭再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活性炭再生裝置中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活性炭再生裝置中填料支撐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活性炭再生裝置中噴淋管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揚州天輝實驗室裝備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揚州大學,未經揚州天輝實驗室裝備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揚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56328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