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玩具摩托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551906.1 | 申請日: | 2017-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677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2 |
| 發明(設計)人: | 鄒錦華;李樂樂;徐文;何成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思成智能玩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3H17/21 | 分類號: | A63H17/21;A63H17/39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南鋒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44228 | 代理人: | 羅曉聰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萬江街道水蛇***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玩具 摩托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玩具技術領域,特指一種玩具摩托車。
背景技術:
在玩具領域中,玩具車的種類很多,根據不同的車型劃分有小轎車、鏟車、摩托車、三輪車等等,其中玩具摩托車一般包括:車架、安裝于車架底部的前輪、后輪、安裝于車架上的人偶造型以及安裝于車架內的驅動裝置。就一般高端的玩具車而言,都帶有遙控的功能,通過遙控器控制摩托車的運行、轉彎等等動作。
現有技術中玩具摩托車的前輪或者后輪上都是通過一旋轉支架與車架連接,通過驅動裝置帶動旋轉支架的轉動,進一步帶動前輪的轉動,實現轉向;此種轉向原理必須是通過車輪的偏轉實現的,而在現有技術中很多時候車輪的偏轉角度難以控制,如果是通過遙控器進行控制的,那么前輪的擺動角度控制摩托車的轉向的大小,但是在此技術下,摩托車的車輪擺動角度難以控制,并且經常會造成翻車現象,再者,此種結構復雜,不利于降低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玩具摩托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一種玩具摩托車,包括:車身支架、設置于車身支架之下的前輪、后輪以及設置于車身支架上的造型人體,于車身支架內部設置有用于驅動前輪和后輪轉動的第一驅動裝置,還包括:一遙控器,遙控器內部電路上設置有信號發射器;所述的車身支架兩側設置有用于轉向的轉向擺桿,轉向擺桿的一端樞接于車身支架,轉向擺桿沿車身支架的寬度方向向外傾斜伸出,轉向擺桿通過第二驅動裝置驅動繞樞接處上下擺動,依靠重力完成轉向;所述的車身支架內部安裝有一PCB板,PCB板上設置有信號接收器,同遙控器發射信號控制玩具摩托車的運行。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車身支架通過兩殼體扣合式組成,于車身支架內留有用于第二驅動裝置安裝的安裝空間,于車身支架底部設置有用于第一驅動裝置安裝的機箱,機箱采用左右扣合結構。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車身支架兩側成型有用于轉向擺桿安裝的安裝槽,轉向擺桿的上端設置有樞接孔,于樞接孔內設置有樞接軸,樞接軸上穿設有扭簧;轉向擺桿通過樞接軸安裝于安裝槽中;轉向擺桿的末端水平延伸形成支撐面板。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驅動裝置包括:第二牙箱以及由第二牙箱驅動的第二齒輪組;于車身支架內部沿車身支架的長度方向設置有轉動軸,第二齒輪組安裝于轉動軸上。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齒輪組具有多個齒輪,多個齒輪之間齒合,齒輪對應于轉向擺桿的樞接處設置,第二驅動裝置驅動轉向擺桿上下擺動。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齒輪組件中的一個齒輪與轉向擺桿的上端齒合;所述的轉向擺桿上端形成有樞接套,樞接軸穿車于樞接套后安裝于安裝槽中,于樞接套的外壁設置有鋸齒,與齒輪齒合。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轉向擺桿和第二齒輪組件的齒輪間設置有一齒合件,通過齒合件使兩者聯動。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牙箱以及與第一牙箱連接的第一齒輪組件,第一齒輪組件沿車身支架的長度方向分布并依次齒合,第一齒輪組件包括:開端齒輪、末端齒輪以及中間齒輪;第一齒輪組件與第一牙箱連接,由第一牙箱驅動轉動;所述的前輪、后輪的輪芯處分別通過連接軸與末端齒輪連接,隨末端齒輪轉動。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機箱內部設置有多個轉動軸,開端齒輪、末端齒輪和中間齒輪均穿設于轉動軸上;所述的前輪和后輪輪芯處設置有連接管,于末端齒輪的中心處設置有一連接桿,連接桿的一端為六角桿,六角桿固定插入末端齒輪的中心處;連接桿的另一端插入連接管內。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車身支架內設置有一蓄電池,蓄電池與PCB板電性連接,且于PCB板上設置有充電接口以及LED指示燈。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在車身支架兩側分別設置有轉向擺桿,于車身支架內設置有第二驅動裝置,通過第二驅動裝置帶動轉向擺桿的同步移動,當第二牙箱正向轉動時,右側的轉向擺桿下壓而左側的轉向擺桿上升,那么車身支架右側重力大于左側,使車身支架偏向右側,整個摩托車向右轉動;反之,第二驅動裝置反向轉動時,右側的轉向擺桿上升而左側的轉向擺桿下壓,那么車身支架左側重力大于右側,使車身支架偏向左側,整個摩托車向左轉動,通過轉向擺桿遍可以實現摩托車的轉向運動,比傳統的玩具摩托車,其操控更加方便,并且結構更加簡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思成智能玩具有限公司,未經東莞思成智能玩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55190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