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磨煤機防爆檢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541684.5 | 申請日: | 2017-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786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明(設計)人: | 馮旭剛;梁聚齊;章家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2C23/04 | 分類號: | B02C23/04;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32207 | 代理人: | 蔣海軍,代群群 |
| 地址: | 243002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磨煤機 防爆 檢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磨煤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磨煤機防爆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磨煤過程是煤被破碎及其表面積不斷增加的過程。煤在磨煤機中被磨制成煤粉,主要是通過壓碎、擊碎和研碎三種方式進行。為了提高煤粉的燃燒效率,總希望將煤粉被碾磨得細些,煤粉越細則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就越大,就越加劇與空氣中氧氣的氧化反應,這樣會使容器內存積的煤粉溫度升高,更易發生煤粉的自燃進而引發爆炸。磨煤機在工作過程中易產生自燃爆炸,主要是煤粉與空氣中氧氣的氧化反應產生CO,CO氣體濃度在磨煤機內部有限空間的增加,降低了磨煤機內可燃混合物的著火點,增加了磨煤機著火或爆炸的危險性,另外,磨煤機內部溫度和壓力急劇升高,會加速自燃爆炸。
磨煤機中CO含量是造成磨煤機自燃爆炸的主要因素,CO含量檢測時,一般使用帶有過濾裝置的探頭,但探頭用久了容易磨損且煤粉易堆積在探頭的氣體入口處,導致采樣不準確,采樣速度慢,經過過濾裝置將大顆粒煤粉濾除,之后進行冷卻、除塵、除水等預處理,最后對CO氣體進行分析,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電化學分析法和紅外線法,但電化學分析法雖然響應速度快,但是存在累計漂移,且要和CO氣體直接接觸;而相比之下,紅外線法檢測速度較慢,造價高,對震動十分敏感,維護性差,具有不和氣體直接接觸,非累積漂移現象的優點。一旦檢測到磨煤機內的CO含量超標后,現有技術中多采用直接停機的手段防止磨煤機自燃爆炸,還有些文獻中記載向磨煤機中通入惰性氣體的方式消除自燃現象,提高抑爆性能,但惰性氣體的通入會增大磨煤機內部壓力,現有技術中多考慮磨煤機中CO含量對磨煤機爆炸所帶來的影響,鮮少有考慮溫度和壓力的變化對磨煤機內部工況帶來的影響,但壓力和溫度增大會導致磨煤機自燃爆炸的危險。目前,國內絕大部分電廠主要通過對磨煤機出口介質溫度監測來判別磨煤機內是否著火或處于爆炸的危險狀態,此方法的不足之處主要是:一方面不能及時對燃爆進行識別和處理,因為磨煤機出口溫度由磨煤機入口熱風和冷風門調節,當磨煤機出口溫度高時,通常運行人員會關小熱風門、開大冷風門進行調節,如果調節后磨煤機出口溫度仍不能恢復到正常值時,磨煤機內已著火,此時將要發生爆炸已是不可避免;另一方面磨煤機出口溫度并不能完全反應磨煤機內是否處于危險狀態,溫度只是影響妹妹爆炸的因素之一,當可燃氣體濃度較高時,即使較低的溫度,也會發生爆炸。
中國發明專利,公開號:102270374A,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公開了一種CO氣體檢測報警裝置,屬于有害氣體檢測技術領域,它包括有CO氣體檢測報警信號處理主控電路、電化學傳感器、CO氣體檢測PPM值LCD顯示器及CO氣體檢測聲光報警器。特征在于增設了對電化學傳感器起保護作用的由CO氣體檢測報警信號處理主控系統單片機輸出信號CPU程序控制的繼電器K線圈和觸點開關。另外,同時發出RS485信號和4—20mACO氣體濃度PPM值模擬量信號,使得報警信號通過網絡接入其它系統,使煤氣泄漏事故可能得到及時解決處理。其不足之處在于,該專利是對有害氣體檢測,應用在磨煤機上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CO含量傳輸檢測滯后的問題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業大學,未經安徽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54168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