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A柱盲區輔助駕駛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509218.9 | 申請日: | 2017-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3112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4 |
| 發明(設計)人: | 郭寒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縱目安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縱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00 | 分類號: | B60R1/00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32237 | 代理人: | 朱林 |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門頭溝區石***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盲區 輔助 駕駛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輔助駕駛裝置,具體是一種汽車A柱盲區輔助駕駛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A柱是指擋風玻璃和左、右前車門之間的柱。汽車的A柱使車身結構具有較高強度,但是會明顯遮擋駕駛員左右兩側的部分視線。基本上每輛車都會存在盲區,盲區的大小,取決于車輛A柱的粗細。A柱粗細一直存在兩難選擇。過細的A柱會導致車身強度不足,發生車禍時難以保護車廂內人員的安全,太粗的話又會影響駕駛員視野。為此,左轉彎A柱視野盲區就在所難免。以國內車輛的駕駛座在左側為例,A柱對左側視線影響更大,相比右側形成盲區的角度會更寬一些。一般情況下,車輛A柱寬度為8厘米左右,這小小的8厘米,給司機造成的左側盲區域的夾角有6°、右側盲區有2°,如果距離湊巧,極有可能擋住左邊的行人,甚至是車輛。停車時,司機視線范圍可達210度左右,但隨著車速遞增,司機視角隨之縮小,盲區對駕駛員視物的影響就越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A柱盲區輔助駕駛裝置,該裝置用于消除A柱盲區。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汽車A柱盲區輔助駕駛裝置,包括攝像頭和顯示屏,所述攝像頭通過位置調整裝置安裝在汽車A柱外側,所述攝像頭用于取得A柱外側的圖像信號并輸出,所述位置調整裝置用于調整攝像頭的視角;所述顯示屏安裝在A柱內側,和所述攝像頭連接用于接收所述攝像頭輸出的圖像信號。在A柱外側安裝的攝像頭,讓A柱外圖像實時在A柱內側的顯示屏上輸出,從而消除A柱盲區。
為了消除顯示屏亮度所造成視覺障礙,所述A柱外側上安裝有光線感應器,所述光線感應器與控制板連接,所述控制板與顯示屏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光線感應器為光敏二極管。所述控制板包括光線感應電路、模數轉換模塊和PWM模塊,所述光線感應電路、模數轉換模塊和PWM模塊依次連接,所述光線感應器與光線感應電路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消除A柱盲區,在確保車身強度的基礎上,實現A柱“透明化”,提高車輛駕駛的安全性。所述位置調整裝置使得顯示屏顯示的圖像與擋風玻璃、車窗玻璃外的環境圖像完美銜接。光敏二極管、控制板的調節、控制,實現了顯示屏顯示的圖像與擋風玻璃、車窗玻璃外的環境圖像的協調統一,減少視覺誤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汽車A柱盲區輔助駕駛裝置,包括攝像頭和顯示屏2,所述攝像頭通過位置調整裝置安裝在汽車A柱1外側,所述攝像頭用于取得A柱1外側的圖像信號并輸出,所述位置調整裝置用于調整攝像頭的視角,實現顯示屏2顯示的圖像與擋風玻璃、車窗玻璃外的環境圖像完美銜接,避免了重疊或出現“空擋區”。
為了消除顯示屏2亮度所造成視覺障礙,所述A柱外側上安裝有光線感應器,所述光線感應器與控制板連接,所述控制板與顯示屏2連接。具體地,所述光線感應器為光敏二極管。所述控制板包括光線感應電路、模數轉換模塊和PWM模塊,所述光線感應電路、模數轉換模塊和PWM模塊依次連接,所述光線感應器與光線感應電路連接。光線感應器用來識別環境的光線強度,控制板與光線感應器連接,實現模/數轉換,通過調節PWM占空比調整顯示屏亮度。
光敏二極管、控制板的調節、控制,實現了顯示屏2顯示的圖像與擋風玻璃、車窗玻璃外的環境圖像的協調統一,減少視覺誤差,避免“消除A柱盲區,卻帶來其他類似視覺盲區”的問題。例如,當顯示屏2顯示較暗時,擋風玻璃、車窗玻璃外的環境圖像與顯示屏2顯示的圖像無法協調,駕駛人員無法快速、及時、有效地觀察到A柱外情況,帶來類似視覺盲區的問題。
使用時,所述顯示屏2安裝在A柱內側,和所述攝像頭連接用于接收所述攝像頭輸出的圖像信號。在A柱外側安裝的攝像頭,讓A柱外圖像實時在A柱內側的顯示屏2上輸出,從而消除A柱盲區。
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縱目安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縱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縱目安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縱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50921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