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小型化超寬帶Vivaldi手機天線測量天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507110.6 | 申請日: | 2017-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896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明(設計)人: | 屠國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德富萊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38 | 分類號: | H01Q1/38;H01Q1/5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寶***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小型化 寬帶 vivaldi 手機 天線 測量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天線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小型化超寬帶Vivaldi手機天線測量天線。
背景技術
小型化Vivaldi天線是漸變縫隙天線的一種,該種天線采用平面印刷結構,具有尺寸小、結構簡單、易于加工、集成等優點,這種天線有極寬的頻帶寬度,具有較高增益、良好的時域特性,另外作為陣列單元使用時,也具有十分良好的掃描特性,因而成為非常有發展前景的超寬帶天線,主要應用場合:有源相控陣天線、陣列收發天線、寬帶寬角度輻射及接收、平板電腦,多制式手機類通訊產品的測試等,但常規的漸變縫隙天線尺寸較大、在帶寬內增益起伏較大,高頻段半功率波束寬度較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小型化超寬帶Vivaldi手機天線測量天線,使其在大幅減小尺寸的基礎上,可具備寬工作頻帶、寬波束寬度,并能使得天線增益和輔射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小型化超寬帶Vivaldi手機天線測量天線,包括介質板、覆銅面和微帶饋線,所述介質板一側設有上印制板基片,所述介質板另一側設有下印制板基片,所述覆銅面包括第一覆銅面和第二覆銅面,所述第一覆銅面設置在上印制板基片,所述微帶饋線設在下印制板基片,所述第二覆銅面設在微帶饋線的末端,所述第一覆銅面上設有加載指數漸變區,所述加載指數漸變區兩側的第一覆銅面上設有扇形加載區,所述扇形加載區設置于加載指數漸變區尖端所指方向,所述加載指數漸變區末端設有諧振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扇形加載區單邊設置規格為85mm*150mm,且85mm為由左至右設置規格,150mm為由上至下設置規格。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加載指數漸變區和扇形加載區均設置在介質板表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諧振腔設置為圓形結構,且圓的直徑設置為18mm。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加載指數漸變區開槽區兩側的第一覆銅面上的扇形加載區的設置數量、位置、角度和寬度均對稱設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介質板的設置規格為長*寬*厚度高等于170mm*150mm*1.5mm,所述介質板設置為FR4、聚四氟乙烯、層壓覆銅箔板等材料,所述介質板的相對介電常數設置為2.0~4.8內,且介質板的底端兩側均設有0-17cm 的刻度標示。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小型化超寬帶Vivaldi手機天線測量天線,加載指數漸變區是在Vivaldi天線的同一個面的兩側,通過調整加載指數漸變區角度、大小和位置,對天線的增益和駐波系數進行改善,天線金屬導體上的電流主要分布在邊緣處,加載指數漸變區可以提高電流在漸變區上的分布,從而改善輻射特性,由于加載指數漸變區使工作頻率向低頻偏移,可大大減小天線尺寸,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小型化超寬帶Vivaldi手機天線測量天線,具有小尺寸、低駐波比的特點,同時其制造成本低,并且易于集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印制板基片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印制板基片上表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印制板基片下表面示意圖。
圖中:1上印制板基片、2下印制板基片、3第一覆銅面、4微帶饋線、5第二覆銅面、6加載指數漸變區、7諧振腔、8扇形加載區、9介質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德富萊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德富萊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50711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