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配血試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501793.4 | 申請日: | 2017-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629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月寬;謝卓 | 申請(專利權)人: | 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B01L3/14 | 分類號: | B01L3/14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52100 | 代理人: | 劉楠,李龍 |
| 地址: | 556000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試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試管,屬于醫院配血領域。
背景技術
《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規定,醫院輸血科(血庫)用于交叉配血的受血者血液標本應是抽取后不超過3天的血液標本,并且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劑抗凝的血液標本。目前所有醫院輸血科(血庫)工作人員每天對已到三天后的配血標進行查找后并處理,對一些大型醫院輸血科每天查找并處理的標本很多,我院輸血科每天查找300個左右的標本,處理到3天后的標本100個左右,從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不利于高效工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配血試管,以提高醫院輸血科的標本處理效率。
為解決上述問題,擬采用這樣一種配血試管,包括試管本體,試管本體的管口外側粘貼有光膜,光膜為聚氨酯光膜,試管本體的管口處還罩設有管口蓋,光膜設置于管口蓋的內側,且管口蓋的下沿與試管本體的外壁之間密封設置,試管本體內設置有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劑。
前述配血試管中,光膜采用聚氨酯作為中心介質與PET薄膜、金屬鉻層、金屬鋁層,按照PET/Cr/聚氨酯/AL順序層組成多層薄膜,薄膜厚度控制在100nm至500nm之間,具有明顯有光變色效果;
前述配血試管中,光膜為沿試管本體的管口圓周方向設置的3mm寬的條形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含有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劑的玻璃試管口邊緣貼上光膜材料,光膜材料被管口蓋蓋著,當輸血科接收到配血標本,去掉管口蓋后,光膜接觸空氣后達到三天或72小時后會發生顏色改變,輸血科工作人員對玻璃試管口光膜顏色已發生變化的標本進行取出并處理。優點是節約了查找標本的時間和人力,從而節省人力和時間便于開展其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試管本體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通過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實施例:
參照圖1和圖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配血試管,包括試管本體1,試管本體1的管口外側粘貼有光膜2,光膜2為聚氨酯光膜,采用聚氨酯作為中心介質與PET薄膜、金屬鉻層、金屬鋁層,按照PET/Cr/聚氨酯/AL順序層組成多層薄膜,調整加入金屬鉻(Cr)和金屬鋁(AL)之間的量,從而使聚氨酯光膜接觸空氣三天后會變色,薄膜厚度控制在100nm至500nm之間。具有明顯有光變色效果,光膜2為沿試管本體1的管口圓周方向設置的3mm寬的條形膜,試管本體1的管口處還罩設有管口蓋3,光膜2設置于管口蓋3的內側,且管口蓋3的下沿與試管本體1的外壁之間密封設置,試管本體1內設置有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劑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未經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50179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吸頂式試管裝置
- 下一篇:一種溫度應力耦合場盤形滾刀破巖加熱實驗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