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鑄造模具上的循環冷卻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88358.2 | 申請日: | 2017-05-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475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5 |
| 發明(設計)人: | 簡偉文;何燕;王寧;陳慶勛;胡浩然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南海奔達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27/04 | 分類號: | B22D27/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234 廣東省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鑄造 模具 循環 冷卻 機構 | ||
1.用于鑄造模具上的循環冷卻機構,其特征在于:
(a)包括呈環形的上基體以及設置在所述上基體下面的底板,所述底板用于連接到鑄造模具的上表面上并密封設置在模具中的熱節點散熱腔上,所述熱節點散熱腔包括第一熱節點散熱腔;
(b)所述上基體中設置有呈環形布置的第一進料腔,還包括用于引出所述第一進料腔內的冷媒的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進料腔連通至少一根所述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穿過所述底板延伸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之下進而能夠深入到模具的第一熱節點散熱腔內;
(c)所述底板中設置有呈環形布置第一回流腔,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還設置有連通所述第一回流腔的第一回流腔入口,所述第一回流腔上連通至少一個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用于引出所述第一熱節點散熱腔內的冷媒到所述第一回流腔中;
(d)所述第一引流管與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對應設置,并讓它們位于對應于所述第一熱節點散熱腔的第一單元區域內,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設置有環繞所述第一單元區域的第一環形密封機構從而讓所述第一引流管與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適配地組成一組獨立的第一冷媒進出集成單元;所述第一環形密封機構用于當所述上基體、底板及所述第一引流管配合安裝到所述模具之上后,從組成所述第一冷媒進出集成單元的所述第一引流管引導出來的冷媒進入到模具中所對應設置的第一熱節點散熱腔內后,再全部從組成所述第一冷媒進出集成單元的第一回流腔入口進入到所述第一回流腔內,再從所述第一回流腔排出到冷媒回收系統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冷卻機構,其特征在于,一個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與所適配的一根所述第一引流管同軸設置,所述第一回流腔入口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外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冷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穿過所述上基體的環形腔后再穿過所述底板并延伸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之下進而能夠深入到所述第一熱節點散熱腔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冷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穿過所述上基體的外側空間后再穿過所述底板并延伸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之下進而能夠深入到所述第一熱節點散熱腔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冷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節點散熱腔包括第二熱節點散熱腔;在所述上基體中還設置有呈環形布置的第二進料腔,還包括用于引出所述第二進料腔內的冷媒的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進料腔連通至少一根所述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引流管穿過所述底板延伸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之下進而能夠深入到模具的第二熱節點散熱腔內;在所述上基體中還設置有呈環形布置的第二回流腔,所述第二回流腔位于所述第二進料腔的下方從而相對于所述第二進料腔更靠近所述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還設置有連通所述第二回流腔的第二回流腔入口,所述第二回流腔上連通至少一個所述第二回流腔入口,所述第二回流腔入口用于引出所述第二熱節點散熱腔內的冷媒到所述第二回流腔中;將所述第二引流管與所述第二回流腔入口兩者對應設置,并讓它們位于對應于所述第二熱節點散熱腔的第二單元區域內,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設置有環繞所述第二單元區域的第二環形密封機構從而讓所述第二引流管與所述第二回流腔入口適配地組成一組獨立的第二冷媒進出集成單元;所述第二環形密封機構用于當所述上基體、底板及所述第二引流管配合安裝到所述模具之上后,從組成所述第二冷媒進出集成單元的所述第二引流管引導出來的冷媒進入到模具中所對應設置的第二熱節點散熱腔內后,再全部從組成所述第二冷媒進出集成單元的第二回流腔入口進入到所述第二回流腔內,再從所述第二回流腔排出到冷媒回收系統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循環冷卻機構,其特征在于,一個所述第二回流腔入口與所適配的一根所述第二引流管同軸設置,所述第二回流腔入口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二引流管的外徑。
7.根據權利要求1到6任一所述的循環冷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節點散熱腔包括第三熱節點散熱腔;在所述底板的中央區域還連接有直冷進料管,所述直冷進料管穿過所述上基體的環形腔后再穿過所述底板并延伸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之下進而能夠深入到模具中央區域的第三熱節點散熱腔內;在所述直冷進料管的旁邊設置有直冷回流管,所述底板的中央區域下表面上還設置有連通所述直冷回流管的直冷回流管入口,所述直冷回流管入口與所述直冷進料管兩者對應設置,并讓它們位于對應于所述第三熱節點散熱腔的第三單元區域內,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設置有環繞所述第三單元區域的第三環形密封機構從而讓所述直冷進料管與所述直冷回流管入口適配地組成一組獨立的第三冷媒進出集成單元;所述第三環密封機構用于當所述上基體、底板及所述直冷進料管配合安裝到所述模具之上后,從組成所述第三冷媒進出集成單元的所述直冷進料管引導出來的冷媒進入到模具中所對應設置的第三熱節點散熱腔內后,再全部從組成所述第三冷媒進出集成單元的所述直冷回流管入口進入到所述直冷回流管內,再從所述直冷回流管排出到冷媒回收系統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南海奔達模具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南海奔達模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88358.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成品紙紙面水波紋調整設備
- 下一篇:一種模具用冷卻循環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