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紅外感應的智能臺燈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86033.0 | 申請日: | 2017-05-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7915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2 |
| 發明(設計)人: | 鄭昊辰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昊辰 |
| 主分類號: | H05B37/02 | 分類號: | 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077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紅外 感應 智能 臺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智能控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紅外感應的智能臺燈。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發展,節能、環保已經成為人們當下熱議的話題。智能領域的發展無疑對低碳行動有了很大的推動性,基于紅外感應的智能臺燈就是在這樣的潮流下誕生。
如今市面上所出售的臺燈多基于上世紀人們所研發的技術。主流的臺燈無疑是一個燈管或LED燈與開關和電源的組成,這樣的傳統臺燈結構過于簡單,功能過于單一,存在著很多弊端。其一,傳統的臺燈無法在使用者離開時自動熄滅,浪費了大量的能源,增加了使用者的電費開銷。其二,在夜晚,當使用者無法觸摸到臺燈開關時,傳統的臺燈難以為使用者提供有效的照明功能,加大了使用者的困難。其三,傳統的臺燈燈光的強弱無法實現調節或自動調節,當使用者的使用距離不一樣時,傳統的臺燈對使用者的視力及其它方面有較大的損害。其四,傳統的臺燈沒有自動預警系統,在使用壽命較長的情況下,當出現元器件損壞或其他故障,無法做到自動報警,危險系數極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紅外感應的智能臺燈,旨在解決在復雜環境下,自動檢測有無使用者而確定是否打開臺燈、自動檢測使用者視距來調節燈光強弱以及控制臺燈使用情況是否安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紅外感應的智能臺燈,包括:控制器模塊、信號檢測與處理模塊、電源模塊,提醒模塊;所述信號檢測與處理模塊與控制器模塊雙向連接,所述控制器模塊連接于所述提醒模塊,所述電源模塊連接于所述控制器模塊。
進一步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基于紅外感應的智能臺燈,所述控制器模塊主要包括型號為AT89C51的單片機、型號為74LS138的譯碼器、型號為DAC8032的數模轉換芯片以及型號為LM324的放大器;所述單片機U5的VCC管腳接電源正極,P00-P02管腳分別連接所述譯碼器U6的A、B、C管腳,P03管腳連接所述譯碼器U6的E3管腳,GND管腳接地,P04、P05管腳分別連接所述數模轉換芯片U7的ILE、WR2管腳,所述單片機U5的X1、X2管腳分別連接所述信號檢測與傳輸模塊信號處理芯片U3的A、VO管腳,所述單片機U5的P07管腳連接于所述提醒模塊的電阻R12和R13的相連端,所述譯碼器U6的E1、E2管腳接地,Y0管腳連接所述數模轉換芯片U7的IsbD10管腳,Y1-Y6管腳連接所述數模轉換芯片U7的D11-D16管腳,Y7管腳連接所述數模轉換芯片U7的msbD17管腳,所述數模轉換芯片U7的VCC管腳連接電源正極,Vref管腳連接電源正極,CS管腳與Xfer管腳相連接后連接WR2管腳,WR1管腳連接WR2管腳,所述數模轉換芯片U7的GND管腳接地,所述數模轉換芯片U7的Rfb管腳連接于放大器U9的1管腳Iout1管腳連接所述放大器U9A的2管腳,Iout2 管腳連接所述放大器U9A的3管腳,所述放大器U9的5管腳連接電源正極,4管腳接地,1管腳連接電阻R3的一端,R3的另一端連接指示燈DS1的一端,指示燈DS1的另一端接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昊辰,未經鄭昊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860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汽車的遠程可視系統
- 下一篇:用于將分裂式小翼附接至機翼的小翼附接配件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