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PE?RTⅡ型空調保溫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77566.2 | 申請日: | 2017-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17048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冬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市萬年通管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59/02 | 分類號: | F16L59/02;F16L58/10;F16L9/2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5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pe rt 空調 保溫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PE-RT II型空調保溫管。
背景技術
保溫管是絕熱管道的簡稱,保溫管用于液體、氣體及其他介質的輸送,在石油、化工、航天、軍事、集中供熱、中央空調、市政等管道的絕熱保溫工程。尤其是空調保溫管是影響節能的重要因素,保溫管的研制與應用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20世紀70年代后,國外普遍重視保溫管的生產和應用,力求大幅度減少能源的消耗量,從而減少環境污染和溫室效應。國外保溫工業已經有很長的歷史,而新型保溫材料也正在不斷地涌現。1980年以前,我國保溫管的發展十分緩慢,為數不多的保溫廠只能生產少量地下直埋保溫管,而且生產出的空調保溫管保溫效果很差,聚氨酯材料是目前國際上最常用的保溫材料。硬質聚氨酯具有很多優異性能,在歐美國家廣泛用于保溫隔熱領域。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保溫材料中約有49%為聚氨酯材料,而在中國這一比例尚不足20%,這就需要充分利用這種材質進行生產高效的保溫管,那么如何設計出一種利用聚氨酯材料的空調保溫管,這成為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PE-RT II型空調保溫管,解決了背景技術中所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PE-RT II型空調保溫管,包括外保護層、保溫層和工作管,所述外保護層連接保溫層,保溫層連接工作管,所述外保護層包括防腐蝕外漆層、玻璃鋼保護層和高密度聚乙烯保護層,所述防腐蝕外漆層涂抹于玻璃鋼保護層,所述玻璃鋼保護層內層連接高密度聚乙烯保護層,所述保溫層粘接于工作管外表,所述工作管包括乙烯與辛烯共聚層、乙烯與己烯共聚層和乙烯與丁烯共聚層,所述乙烯與辛烯共聚層內層設有乙烯與己烯共聚層,乙烯與己烯共聚層內層連接乙烯與丁烯共聚層。
優選的,所述保溫層設為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材質,保溫層設為具有粘接性,所述保溫層密度設大于60kg/m3,保溫層壓縮強度大于0.3Mpa,保溫層閉孔率大于88%。
優選的,所述保溫層設于工作管與外保護層之間,保溫層充分添滿外保護層和工作管間隙,通過粘接方式使外保護層、保溫層和工作管形成整體。
優選的,所述外保護層表面均勻無裂痕凹陷,外保護層整體密度設大于 940kg/m3,外保護層拉伸屈服強度設為大于19MPa。
優選的,所述工作管表面光滑無腐蝕,且無混雜物,工作管整體密度設為0.94-0.96g/cm3。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整體設計三層結構,通過聚氨酯泡沫塑料緊密粘接保護管和工作管隔絕了水和空氣的滲入,能起到良好的防腐作用,高密度聚乙烯層具有良好的防腐、絕緣和機械性能,整體提高了設備功能性。
2.本實用新型利用硬質聚氨酯進行保溫,聚氨酯硬泡多為閉孔結構,具有絕熱效果好、重量輕、比強度大、施工方便等優良特性,同時還具有隔音、防震、電絕緣、耐熱、耐寒、耐溶劑等特點,提高了空調保溫管的保溫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PE-RT II型空調保溫管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PE-RT II型空調保溫管外保護層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PE-RT II型空調保溫管工作管示意圖
圖中:1-外保護層,2-保溫層,3-工作管,4-防腐蝕外漆層,5-玻璃鋼保護層,6-高密度聚乙烯保護層,7-乙烯與辛烯共聚層,8-乙烯與己烯共聚層,9-乙烯與丁烯共聚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市萬年通管業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市萬年通管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7756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