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從氣體中過濾懸浮顆粒物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73755.2 | 申請日: | 2017-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3749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7 |
| 發明(設計)人: | 譚險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瑞柯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46/00 | 分類號: | B01D46/00;B01D46/42;B01D46/4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1227 | 代理人: | 王睿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體 過濾 懸浮 顆粒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過濾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從氣體中過濾懸浮顆粒物的裝置。
背景技術
無論在工業還是民用方面,為了獲得純凈的氣體,通過過濾來去除氣體中的粉塵是最基本的方法。一般而言,氣體所含的粉塵中有的是可沉降的粉塵,有的則屬于懸浮顆粒物。氣體中的懸浮顆粒物是指懸浮在氣體中不容易沉降的顆粒。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的粒徑一般≤ 100微米;其中,粒徑≤10微米的懸浮顆粒物又稱為PM10,粒徑≤2.5微米的又稱為PM2.5。
為了便于粉塵的沉降,現有的過濾除塵設備一般通過對過濾元件的上端進行定位來固定過濾元件并將過濾元件的下方設置為供粉塵沉降的空間。例如,本實用新型的申請人在公開號為CN103089714A的專利申請文件(下稱參考文件)中所提供的透平式氣體壓縮機前端除塵器即采用了這種常規的設計。
為了更真實的說明上述透平式氣體壓縮機前端除塵器,現結合本實用新型說明書附圖1(該圖更接近于上述透平式氣體壓縮機前端除塵器的實際設計圖)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該除塵器包括過濾元件100、孔板210、凈氣箱300和反吹系統600,其中,凈氣箱300安裝在支架800的上方,凈氣箱上設有排氣口310和爬架320;過濾元件100通過孔板210安裝在凈氣箱300的下方從而使過濾元件100與凈氣箱300這兩者的內腔通過過濾元件上端的凈氣輸出口連通形成凈氣傳送通道,過濾元件的外側包括下方除所述支架外為開放設計;反吹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氣包610、脈沖閥620和噴吹管630,其中氣包610、脈沖閥620均位于凈氣箱300頂部,噴吹管630則從凈氣箱300頂部從上往下延伸到凈氣箱300中靠近孔板210的高度后再沿與孔板平行的方向延伸,從而使噴吹管630上設置的噴吹口對準相應過濾元件100上的凈氣輸出口。
上述除塵器運行時,在風機的作用下,原氣(即待過濾氣體,此處為待過濾空氣)從開放的空間進入到過濾元件100的周圍,穿過過濾元件100后成為凈氣(即過濾后的氣體),凈氣又從過濾元件100的內腔進入凈氣箱300最后從凈氣箱300的排氣口310排出,被過濾元件100 所截留的粉塵有的聚集在過濾元件的表面形成濾餅,有的沉降到過濾元件下方的地面上,有的懸浮在過濾元件周圍的空間中。當聚集在過濾元件表面的粉塵較厚時,可啟動反吹系統600 對過濾元件進行反吹清灰。此外,氣包610、脈沖閥620的維護可通過從爬架上升到凈氣箱頂部來操作。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該透平式氣體壓縮機前端除塵器是通過對過濾元件的上端進行定位來固定過濾元件并將過濾元件的下方設置為供粉塵沉降的空間。實際上,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人所知的采用類似原理的過濾除塵設備基本也都采用這樣的方式來設置過濾元件。一般來講,采用這種方式設置過濾元件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問題,同時,這種方式是為了有利于粉塵的沉降,因此,尚未發現有人仔細的思考并提出過這種方式所存在的問題。
然而,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人卻注意到以下問題和現象:(1)由于過濾元件位于凈氣箱的下方,為了留出過濾元件的安置空間,凈氣箱必然要通過支架(或者通過過濾除塵設備的外殼等結構)加以支撐,而凈氣箱往往是過濾除塵設備中體積較大、重量較重的部件,因此,必須設計支撐強度較高的結構來支撐凈氣箱。(2)在該除塵器的試用中發現,在運行相當長的時間后,過濾元件下方及周圍的地面上并無較多的沉降粉塵,被過濾元件所截留的粉塵主要附著在過濾元件上或在反吹后懸浮在大氣中。(3)附著在過濾元件上的粉塵的厚度存在明顯的分布不均勻現象,即過濾元件上的粉塵厚度由上往下逐漸變厚。經過分析后確定其原因在于:受重力影響,原氣中的粉塵(主要是懸浮顆粒物)濃度通常是由上往下逐漸增大的,導致過濾元件下方接觸的粉塵較多,上方接觸的粉塵較少;此外,由于凈氣輸出口位于過濾元件的上端,反吹時從凈氣輸出口進入過濾元件內腔中的反吹氣流的壓力從上往下逐漸衰減,因此,過濾元件上方的反吹效果優于下方的反吹效果。上述兩個因素相疊加,即造成過濾元件的粉塵厚度由上往下逐漸變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瑞柯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成都瑞柯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7375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