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輸變電的防雷擊監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70109.0 | 申請日: | 2017-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458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30 |
| 發明(設計)人: | 黃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濤 |
| 主分類號: | G01R19/25 | 分類號: | G01R19/2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5000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變電 雷擊 監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輸變電的防雷擊監測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科技的防止,我國輸變電網絡建設的不斷加快,相關安全保護裝置在輸變電網絡建設過程中變的越來越重要,避雷器是變電運行、防止雷擊事故的重要保護裝置,而避雷器自身的好壞,也涉及到輸變電線路的運行安全,如果故障不能及時發現處理,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會引起爆炸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然而當下使用的避雷裝置存在著使用周期短,承受負載能力弱,易老化等問題,在避雷器監測方面也大多靠人工巡視,這種方式效率低,耗時長,容易現誤差,也存在著安全隱患,且現有的避雷裝置大多只有避雷的功能,無法對固定位置發生的雷擊數和相關強度進行記錄,不利于相關部門對此做出應對。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輸變電的防雷擊監測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輸變電的防雷擊監測裝置,包括線圈電流傳感器、蓄電池和處理器,所述線圈電流傳感器的器體上設置有穿線孔,且器體的底端設置有接口板,所述蓄電池通過導線分別與接口板和太陽能電池板電性連接,且太陽能電池板通過支桿固定在機箱的頂端,所述蓄電池安裝在機箱的內部,且電路板通過螺栓與機箱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與供電單元之間通過蓄電池連接,且供電單元的輸出端與采樣器、數據緩存器和數據轉存單元的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數據轉存單元的輸出端與數據壓縮單元的輸入端電性連接,且數據壓縮單元的輸出端與無線通信單元和有線通信單元的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處理器的輸出端與控制器、數據緩存器和 GPS定位單元的輸入端電性連接,且接口板的輸出端與處理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接口板設置在穿線孔的下側,且接口板包括輔助電極接口、信號傳輸接口和電源接口。
優選的,所述線圈電流傳感器與機箱的兩側均設置有定位孔。
優選的,所述線圈電流傳感器的輸出端與采樣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采樣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GPS定位單元的輸出端與數據轉存單元的輸入端電性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裝置在機箱的頂部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并在機箱的內部安裝蓄電池,提供多種供電方式,保證裝置的持續工作,也降低了裝置的耗電量,經濟環保,裝置設置有無線傳輸單元和有線傳輸單元,具有多種功能,可保證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同時裝置的內部還設置有GPS定位單元,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還會將數據傳輸所在的位置一并傳輸給終端,便于終端對信息的統計,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本裝置設計合理,多種供電方式保證了裝置持續工作的穩定性,防止發生因斷電而需要維修現象。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圖。
1、線圈電流傳感器;2、穿線孔;3、器體;4、接口板;5、導線;6、太陽能電池板;7、蓄電池;8、支桿;9、電路板;10、機箱;11、供電單元;12、采樣器;13、數據緩存器;14、數據轉存單元;15、數據壓縮單元;16、控制器; 17、處理器;18、GPS定位單元;19、無線通信單元;20、有線通信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濤,未經黃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701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