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帶開關量輸出的壓差控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65593.8 | 申請日: | 2017-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108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5 |
| 發明(設計)人: | 唐小彪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一眾傳感儀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2 | 分類號: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胡楓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佛山市禪***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開關 輸出 控制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排煙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開關量輸出的壓差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正壓送風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防煙樓梯間(以下簡稱“樓梯間”)與前室(合用前室)的防煙方式,在國內外高層建筑設計中已被廣泛接受與采用。不論國內或國外的防火規范,都有一致的加壓要求,即應使在火災時,樓梯間壓力>前室壓力>走廊或室內壓力。
樓梯間余壓之所以要要大于前室,是因為從火災現場人員疏散方向來看人員是先從室內進入走道,然后通過走道進入前室(電梯前)再進入樓梯間。當人流量較大時,前室和樓梯間的防火門會出現同時開啟的情況,這時要求正壓送風的流向應從樓梯間流向前室再流向走道,這樣才能起到防煙的效果。
根據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相應條文如下:
8.5.1建筑的下列場所或部位應設置防煙設施:
1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
2消防電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
3避難走道的前室、避難層(間)。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中對于防煙樓梯間及電梯前室余壓值進行了規定:
9.3.3防煙樓梯間內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的余壓值應為40~50Pa;前室、合用前室應為25~30Pa。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005版)的有關規定:
8.3.1 下列部位應設置獨立的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設施:
8.3.1.1 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消防電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
8.3.1.2 采用自然排煙措施的防煙樓梯間,其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前室。
8.3.1.3 封閉避難層(間)。
8.3.7 機械加壓送風機的全壓,除計算最不利環管道壓頭損失外,尚應有余壓。其余壓值應符合下列要求:
8.3.7.1 防煙樓梯間為40Pa至50Pa。
8.3.7.2 前室、合用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封閉避難層(間)為25Pa至30Pa。
《建筑防排煙系統技術規范》同樣對防煙樓梯間及電梯前室余壓值進行了明確規范:
3.3.15 機械加壓送風應滿足走道—前室—樓梯間的壓力呈遞增分布,余壓值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前室,合用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封閉避難層(間)與走道之間的壓差應為25~30Pa;
2、防煙樓梯間,防煙電梯井與走道之間的壓差應為40~50Pa。
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以下三種方式實現壓差控制:
一、采用余壓閥控制樓梯間及前室正壓值。余壓閥是為了維持一定的室內靜壓、實現空調房間正壓的無能耗自動控制而設置的設備,它是一個單向開啟的風壓調節裝置,按靜壓差來調整開啟度,用重錘的位置來平衡風壓。但是,采用余壓閥存在如下問題:(1)余壓閥為機械式結構,使用時間長后容易生銹,導致發生火災時無法動作。(2)余壓閥測量誤差大。(3)余壓閥占用空間較大,尤其是在民用高層建筑現場安裝時存在較大難度。
二、采用旁變頻風機控制加壓送風正壓值。采用變頻風機控制加壓送風正壓值存在如下問題:(1)系統增加變頻器,選用調速風機,造價較高;(2)系統接線復雜,不利于現場施工;(3)最重要的一點,根據《民用建筑設計規范》,消防設備的控制回路不得采用變頻調速器作為控制裝置。因此這種方案從根本上來講不能應用在這種場合。
三、采用機械式壓差開關控制壓差值。采用該種方案存在以下問題:(1)壓差開關為機械式結構,使用時間長后內部膜片受重力影響導致變形,使測量的壓差值發生變化,導致發生火災時無法動作或無壓差時動作。(2)機械式壓差開關測量誤差極大,無法滿足規范要求。(3)壓差開關占用空間較大,尤其是在民用高層建筑現場安裝時存在較大難度。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便于安裝,壓差控制精度高,控制輸出可靠的帶開關量輸出的壓差控制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一眾傳感儀器有限公司,未經佛山一眾傳感儀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6559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