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關節工業機器人小臂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63886.2 | 申請日: | 2017-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2589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26 |
| 發明(設計)人: | 霍力;陸慧誠;麥冬;張培銘;李詩榮;譚有福;陳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機械工業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25J18/00 | 分類號: | B25J18/00;B25J17/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紅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4 | 代理人: | 李彥孚,何承鑫 |
| 地址: | 530000 廣西壯族自***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關節 工業 機器人 小臂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機器人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多關節工業機器人小臂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工業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于汽車、冶金、電氣、電子、化工、工程機械等領域,對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常,工業機器人執行機構包括基座、大臂和小臂等部件,各個部件之間設置電機驅動形成多個關節,當前工業機器人的小臂重量較大,電機走線不合理,小臂前端的負載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輕量化,電機走線合理,前端負載較大的多關節工業機器人小臂機構。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機器人小臂機構,包括肘部、小臂桿和小臂,所述的肘部設有兩個安裝通孔Ⅰ,所述的小臂桿一端設在其中一個安裝通孔Ⅰ內,小臂桿的另一端連接小臂,小臂和小臂桿連接的一端為內空的筒型結構,另一端為U型結構,U型結構兩壁上設有相應的安裝通孔Ⅱ,小臂的中部設有放置驅動機構的空腔,空腔和筒型結構連通。
所述的筒型結構和小臂一體成型。
采用以上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機器人小臂機構通過肘部上設置的兩個安裝通孔Ⅰ,能夠將小臂和大臂進行較好的連接,在保證整體強度和剛度的基礎上,設備整體結構變輕,達到輕量化的效果;驅動機構的電機的布線能夠通過設置的筒型結構、空腔和安裝通孔進行內部安裝,布線、走線較為合理;肘部設置使小臂的重心后移,小臂前端負載得到增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多關節工業機器人小臂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小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A-A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肘部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的說明。
如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機器人小臂機構,包括肘部3、小臂桿2和小臂1,肘部3設有兩個安裝通孔Ⅰ,兩個安裝通孔Ⅰ垂直設置但不相通,即在空間上垂直,方便作為小臂4和大臂的中轉連接,小臂桿2一端設在其中一個安裝通孔Ⅰ內,小臂桿2的另一端連接小臂1,小臂1和小臂桿2連接的一端為內空的筒型結構,另一端為U型結構,U型結構兩壁上設有相應的安裝通孔Ⅱ,小臂1的中部設有放置驅動機構的空腔,空腔和筒型結構連通,空腔為左右兩側開口,筒型結構和小臂1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在具體實施時,小臂1的U型結構處設置第六軸驅動裝置,通過安裝通孔Ⅱ和小臂1轉動連接,第五軸驅動裝置設在小臂1中部的空腔內,驅動腕部轉動。
本實用新型能夠將小臂和大臂進行較好的連接,在保證整體強度和剛度的基礎上,設備整體結構變輕,達到輕量化的效果,驅動機構的電機的布線能夠通過設置的筒型結構、空腔和安裝通孔進行內部安裝,布線、走線較為合理,肘部設置使小臂的重心后移,小臂前端負載得到增加。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機械工業研究院,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機械工業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6388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關節連接結構以及平面關節機器人
- 下一篇:升降驅動機構以及平面關節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