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胸腔引流裝置的便攜包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61942.9 | 申請日: | 2017-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0655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娟;丁越玲;吳惠華;李美端;黃學玲;涂美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00 | 分類號: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吳建生 |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胸腔引流裝置 便攜包 固定帶 包袋 后幅 前幅 本實用新型 可拆卸連接 開口朝上 開口兩側 水封水位 轉動連接 掛置孔 可調節 容納腔 引流管 引流瓶 轉動件 胸壁 簡易 攜帶 制作 應用 出口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胸腔引流裝置的便攜包,應用于攜帶胸腔引流裝置,其包括一包袋和兩個固定帶,所述包袋包括前幅和后幅,前幅和后幅連接形成一開口朝上的容納腔,前幅和后幅上對應設有若干排掛置孔,所述兩個固定帶的一端分別通過轉動件與包袋開口兩側轉動連接,兩個固定帶的另一端通過可調節長度的調節件可拆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包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制作簡易,成本低廉,使用方法多樣便捷方便,能夠調節引流瓶水封水位距胸壁引流管出口的距離,便于推廣使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輔助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胸腔引流裝置的便攜包。
背景技術
通常,胸腔閉式引流術及開胸手術后的患者需要用到胸腔引流裝置,該胸腔引流裝置通常包括與患者胸腔連通的引流管以及與引流管連接的引流瓶,為保證引流效果,應避免引流管打折,避免引流管牽拉患者的管口,且保證引流瓶水封水位距胸壁引流管出口60-100cm。由于術后患者要進行肺復張訓練、下床活動及檢查等,其過去常由家屬協助提引流瓶,或者患者自己手提、用塑料袋拎提或者用線繩綁腰上,不僅攜帶不便,引流高度不易調節,而且在活動時易引發意外脫管,造成護理不良事件,給患者和護士帶來諸多不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攜帶方便,能夠調節引流高度的胸腔引流裝置的便攜包。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胸腔引流裝置的便攜包,應用于攜帶胸腔引流裝置,其包括一包袋和兩個固定帶,所述包袋包括前幅和后幅,前幅和后幅連接形成一開口朝上的容納腔,前幅和后幅上對應設有若干排掛置孔,所述兩個固定帶的一端分別通過轉動件與包袋開口兩側轉動連接,兩個固定帶的另一端通過可調節長度的調節件可拆卸連接。
所述包袋開口處設有用于啟閉該開口的搭扣。
所述包袋開口兩側的前幅和后幅分別對應設有用于連接轉動件的通孔。
所述轉動件為萬向鉤。
所述調節件為日字扣或者雙環扣。
所述兩個固定帶與人體接觸的一表面設有緩沖墊層。
所述胸腔引流裝置為引流瓶或者引流管。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使得便攜包具有兩種使用方法:一種使用方法是通過轉動件的轉動將固定帶當作腰帶圍繞固定在患者腰部,并通過調節件調節固定帶的長度以適應不同胖瘦患者的腰圍,然后通過掛鉤將胸腔引流裝置(如引流瓶和/或引流管)鉤置在前幅和后幅上對應設有的掛置孔上,其中,若干排掛置孔的設計,使其可以根據患者不同身高調節胸腔引流裝置的鉤置高度;另一種使用方法是通過轉動件的轉動將固定帶當作肩帶跨背在患者肩部,并通過調節件調節固定帶的長度以適應不同身高的患者,然后將胸腔引流裝置放置在包袋的容納腔內,其中,調節件的設計,除了起固定連接兩個固定帶另一端的作用外,還可以根據患者不同身高調節胸腔引流裝置的放置高度;上述兩種使用方法,使得患者可以根據自身喜好和身體情況選擇使用方法,無論哪種方法都便于調節引流瓶水封水位距胸壁引流管出口的距離以確保引流效果,從而解放了患者的雙手,為患者外出檢查及下床活動提供了便利。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包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制作簡易,成本低廉,使用方法多樣便捷方便,能夠調節引流瓶水封水位距胸壁引流管出口的距離,便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胸腔引流裝置的便攜包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之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胸腔引流裝置的便攜包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之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轉動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6194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