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智能充電板及應用該智能充電板的車載供電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61702.9 | 申請日: | 2017-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590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5 |
| 發明(設計)人: | 崔益銀 | 申請(專利權)人: | 崔益銀 |
| 主分類號: | H02J7/00 | 分類號: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胡彬 |
| 地址: | 214000 江蘇省無***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充電 應用 車載 供電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載電子設備智能充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充電板及應用該智能充電板的車載供電系統。
背景技術
21世紀,隨著汽車工業科技的進步,汽車已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車載電子設備的發展也如火如荼,種類繁多。車載電子設備的正常運轉需要電源的供應,然而,目前車載電子設備傳統的供電方式還存在諸多不足,以車載LED顯示屏為例,傳統供電方式是采用汽車本身的12V或24V蓄電池為車載LED顯示屏供電,由于汽車蓄電池需要為汽車點火啟動提供電力,不能虧電,因此,在汽車熄火時將停止對車載LED顯示屏的電力供應,車載LED顯示屏將斷電停止工作,影響用戶對車載LED顯示屏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過一種智能充電板及應用該智能充電板的車載供電系統,來解決以上背景技術部分提到的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充電板,其包括正極輸入端IN+、負極輸入端IN-、電容C1、電源控制芯片U1、穩壓管D1、電感L1、電容C2、可調電阻R1、正極輸出端OUT+以及負極輸出端OUT-,其中,所述正極輸入端IN+與電容C1的一端、電源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腳連接,所述負極輸入端IN-與電容C1的另一端、電源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腳、第五引腳、穩壓管D1的一端、電容C2的一端、可調電阻R1的一端、負極輸出端OUT-連接,所述電源控制芯片U1的第四引腳連接可調電阻R1,所述穩壓管D1的另一端與電源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腳、電感L1的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2的另一端與電感L1的另一端、正極輸入端OUT+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應用上述智能充電板的車載供電系統,其包括繼電器J1、汽車蓄電池正極輸入端IN+、汽車蓄電池負極輸入端IN-、降壓器DB1、智能充電板ZNB、二極管D2、二極管D3、繼電器J2、二極管D4、備用電源E1、手動開關K1、指示燈HL1、二極管D5以及二極管D6;其中,所述繼電器J1與繼電器J2、智能充電板ZNB連接;所述汽車蓄電池負極輸入端IN-與繼電器J1、繼電器J2、智能充電板ZNB連接,所述汽車蓄電池正極輸入端IN+與二極管D2串接;所述降壓器DB1的一端連接汽車蓄電池正極輸入端IN+、汽車蓄電池負極輸入端IN-,另一端連接待供電的車載電子設備;所述二極管D3串接在繼電器J2與智能充電板ZNB之間;所述二極管D4的一端連接智能充電板ZNB,另一端與繼電器J2、備用電源E1的正極連接;所述備用電源E1的負極與所述待供電的車載電子設備的負極輸入端、指示燈HL1連接;所述手動開關K1的一端連接繼電器J2,另一端連接指示燈HL1、二極管D5的一端;二極管D5的另一端與所述待供電的車載電子設備的正極輸入端連接。
特別地,所述車載供電系統還包括外接電源E2;所述外接電源E2與繼電器J1、智能充電板ZNB連接。
特別地,所述外接電源E2包括但不限于光伏電源、風力發電電源。
特別地,所述車載供電系統還包括遠程控制板;所述遠程控制板連接所述待供電的車載電子設備。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充電板及應用該智能充電板的車載供電系統能夠在汽車啟動時,通過汽車蓄電池給車載電子設備例如車載LED顯示屏供電,同時智能控制板控制汽車蓄電池給備用電源充電;在汽車熄火后,通過備用電源給車載電子設備持續供電,智能控制板控制外接電源給為用電源充電,確保車載電子設備在汽車熄火后仍然可以長時間工作。以車載LED顯示屏為例,汽車熄火后的長時間工作,可以為廣大廣告用戶帶來更長時間的廣告效果,更主要的是解決了通過外接電源拿來拿去給車載LED顯示屏充電的難題,而且可以采用光伏電源、風力發電電源等外接電源給備用電源充電,節能環保。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易操作,適宜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智能充電板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載供電系統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崔益銀,未經崔益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6170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