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避雷器本體內部溫濕度監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61297.0 | 申請日: | 2017-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562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5 |
| 發明(設計)人: | 郭磊;張勁光;寇曉適;張科;丁國君;董曼玲;王天;王偉;趙磊;李予全;鄭含博;邵穎彪;王棟;付海金;蒲兵艦;辛偉峰;王吉;王震宇;馬德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D21/02 | 分類號: | G01D21/02;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41104 | 代理人: | 劉建芳 |
| 地址: | 450052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避雷器 本體 內部 溫濕度 監測 裝置 | ||
1.一種避雷器本體內部溫濕度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溫濕度傳感器組件(2)、無線數據接收裝置(3)、后臺服務器及顯示終端(4);所述溫濕度傳感器組件(2)的輸出端連接無線數據接收裝置(3)的輸入端,無線數據接收裝置(3)的輸出端連接后臺服務器及顯示終端(4)的輸入端;其中溫濕度傳感器組件(2)包括電場屏蔽網罩(6)、溫濕度傳感元件(5)、SHT2x溫濕度傳感器處理器(7)、STC11微控制單元(8)、無線發射模塊(9)及用于對各個模塊供電的鋰電池(10),溫濕度傳感元件(5)設置在電場屏蔽網罩(6)內,電場屏蔽網罩(6)設置在避雷器內電極(13)空腔內;所述溫濕度傳感元件(5)的輸出端通過導線(11)連接SHT2x溫濕度傳感器處理器(7)的輸入端,SHT2x溫濕度傳感器處理器(7)與STC11微控制單元(8)相連接,所述STC11微控制單元(8)的輸出端連接無線發射模塊(9)的輸入端;所述的溫濕度傳感元件(5)包括電容式濕度傳感元件和能隙溫度傳感元件,二者分別通過導線(11)連接SHT2x溫濕度傳感器處理器(7)的輸入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本體內部溫濕度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溫濕度傳感器組件(2)有多個,多個溫濕度傳感器組件(2)中STC11微控制單元(8)通過設定唯一ID號多個傳感器節點進行識別,可以滿足某個多點無線數據采集應用的需求。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避雷器本體內部溫濕度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電場屏蔽網罩(6)為金屬封閉網狀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避雷器本體內部溫濕度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溫濕度傳感器組件(2)中SHT2x溫濕度傳感器處理器(7)、STC11微控制單元(8)、無線發射模塊(9)及用于對各個模塊供電的鋰電池(10)完全放置在避雷器外屏蔽罩(17)內,確保避雷器外部的電場分布不會受到影響。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避雷器本體內部溫濕度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溫濕度傳感元件(5)靈敏度應高,其中濕度的精度不低于±1.8%RH、溫度的精度不低于±0.3℃,用于監測到避雷器本體內部溫濕度的微弱變化。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避雷器本體內部溫濕度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溫濕度傳感元件(5)放置在每節避雷器的下端內電極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避雷器本體內部溫濕度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熱縮管依次穿過避雷器內電極(13)的金屬壁、避雷器FRP預制管(14)、黏合層(15)及避雷器復合絕緣外套(16)時,工藝上應做到非常良好的密封,穿過黏合層(15)及避雷器復合絕緣外套(16)時應使用黏合劑充分黏合不留縫隙。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避雷器本體內部溫濕度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線(11)引出電場屏蔽網罩(6)集中設置,且外面套設有熱縮管(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公司,未經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6129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礦渣堆積體滑移監測預警系統
- 下一篇:船用鍋爐煮爐監測裝置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