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動力系統以及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53832.8 | 申請日: | 2017-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411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利;劉婷;趙遷;趙春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17/16 | 分類號: | B60K17/16;B60K1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黃德海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力 系統 以及 車輛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動力系統以及具有該動力系統的車輛。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當驅動軸與差速器做相對轉動時,在驅動軸與差速器之間缺少潤滑油潤滑,所以在驅動軸與差速器之間容易出現燒結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可以保證差速器與驅動軸之間潤滑正常,可以防止差速器與驅動軸之間出現燒結現象。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地提出了一種車輛。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動力系統包括:差速器和驅動軸,所述差速器包括殼體;所述驅動軸包括內球籠,所述內球籠穿過所述殼體,而且,內球籠伸入所述殼體內部,其中,所述殼體和所述內球籠的配合位置處設置有油槽。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動力系統,通過設置油槽,這樣可以保證差速器與驅動軸之間潤滑正常,也可以防止差速器與驅動軸之間出現燒結現象,同時,殼體也能夠保證差速器不會被外界因素損壞。
可選地,所述油槽形成在所述殼體的內周壁和/或所述內球籠的外周壁上,這樣能夠保證在差速器與驅動軸之間隨時都有潤滑油,而且,也能夠增加油槽的面積,從而可以保證差速器與驅動軸之間潤滑正常,也可以更好地防止差速器與驅動軸之間出現燒結現象。
進一步地,述油槽形成在所述內球籠上,而且,油槽為多個,這樣可以提高差速器與驅動軸之間潤滑效果,也可以進一步防止差速器與驅動軸之間出現燒結現象發生。
具體地,所述油槽在所述內球籠的外周壁上傾斜設置,而且,所述油槽與所述內球籠的軸線夾角為銳角,這樣能夠使潤滑油在內球籠的軸線方向上流動順暢,從而可以保證潤滑油潤滑效果,也可以更好地保證差速器與驅動軸之間不會出現燒結現象。
可選地,多個所述油槽的深度相同,這樣能夠提高內球籠的結構穩定性,從而可以提高驅動軸的結構穩定性。
進一步地,多個所述油槽的長度相同,這樣可以保證油槽結構一致性,從而可以保證驅動軸結構一致性。
具體地,相鄰的兩條所述油槽之間的間距相同,這樣可以保證潤滑油潤滑效果時刻相同,也可以進一步防止燒結現象發生。
可選地,多個所述油槽平行設置,這樣能夠提高內球籠結構一致性,從而可以提高驅動軸與差速器間的配合度。
進一步地,所述油槽呈長條狀,這樣設置能夠增加油槽的設置條數,從而可以增加潤滑油進入油槽量,進而可以更好地達到潤滑效果。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車輛,包括上述的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可以保證差速器與驅動軸之間潤滑正常,也可以防止差速器與驅動軸之間出現燒結現象。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動力系統的差速器與驅動軸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2是油槽設置在驅動軸上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動力系統10;
差速器1;殼體11;驅動軸2;內球籠21;油槽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參考圖1和圖2詳細描述一下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動力系統10。
如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動力系統10包括:差速器1和驅動軸2,差速器1包括:殼體11,殼體11設置在差速器1的外部,這樣殼體11能夠保證差速器1內部元件不會被外界因素損壞。
其中,如圖1所示,驅動軸2包括:內球籠21,內球籠21穿過殼體11,而且,內球籠21伸入殼體11內部,并且,如圖2所示,殼體11和內球籠21的配合位置處設置有油槽3,這樣設置油槽3,潤滑油可以在油槽3內流動,潤滑油可以有效潤滑殼體11和內球籠21的配合位置,從而可以保證差速器1與驅動軸2之間潤滑正常,也可以防止差速器1與驅動軸2之間出現燒結現象。
可選地,油槽3形成在殼體11的內周壁和/或內球籠21的外周壁上,也可以理解為,油槽3單獨形成在內球籠21的外周壁上,或者油槽3單獨形成在殼體11的外周壁上,或者油槽3同時形成在內球籠21的外周壁上和殼體11的外周壁上,這樣能夠保證在差速器1與驅動軸2之間隨時都有潤滑油,而且,在內球籠21的外周壁上和殼體11的外周壁上同時設置有油槽3,也能夠增加油槽3的面積,從而可以保證差速器1與驅動軸2之間的配合位置良好潤滑,也可以更好地防止差速器1與驅動軸2之間出現燒結現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5383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