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全封閉式模鑄澆注氬氣保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52979.5 | 申請日: | 2017-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021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培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培忠;李長軍;符偉饒 |
| 主分類號: | B22D7/12 | 分類號: | B22D7/12;B22D41/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創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003 | 代理人: | 張永革 |
| 地址: | 113001 遼寧省撫***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封閉式 澆注 保護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煉鋼模鑄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全封閉式模鑄澆注氬氣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煉鋼模鑄過程是將高溫鋼水凝固成固定尺寸鋼錠的一種澆注方式,是一種傳統的澆注方法,主要用于特殊鋼冶煉。模鑄一般采用下注法,即鋼包水口眼與中注管的中心對正,澆注鋼液,使鋼水通過中注管,流入湯道,再從湯道中轉向向上,流入鋼錠模,鋼液在鋼錠模中冷卻凝固成錠。鋼水由鋼包下水口流出,流進模鑄中注管。在此過程中,鋼水裸露在大氣中,鋼液與空氣中的氮、氧接觸,必然造成鋼液吸氮和二次氧化,使鋼材中氧、氮含量均增加,嚴重影響鋼材的質量。因而在模鑄過程中,鋼包下水口至中注管之間必須進行合理的控制,隔離鋼液和空氣,以防止鋼液被大氣污染。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模鑄企業采用氬氣保護的方法,使澆注鋼水與空氣隔離,以減少鋼水吸氣或二次氧化。但氬氣保護方式不同,如下水口安裝氬氣環或加裝氬氣保護罩等。以上氬氣保護方式在澆注過程中,澆注過程不封閉,空氣會混入氬氣與鋼水接觸,氬氣保護的效果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新穎獨特,使用方便,并且能夠有效避免鋼液吸氮和二次氧化的全封閉式模鑄澆注氬氣保護裝置;具體技術方案為:
一種全封閉式模鑄澆注氬氣保護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設置有進氣管;殼體的上部和下部均設置有若干個出氣孔,惰性氣體從進氣管進入保護裝置內,分別從所述出氣孔輸出,在殼體周圍形成惰性氣體氛圍;所述殼體設置有頂部接口和底部接口;所述頂部接口與鋼包下水口適配,所述底部接口與中注管管口適配,通過殼體在鋼包下水口和中注管管口之間形成密封連接。
進一步,所述上殼體外壁上部設置沿周向均布3個卡扣,通過卡扣支撐所述鋼包,使錐狀的所述鋼包下水口與所述頂部接口之間留有縫隙。
進一步,所述頂部接口與所述鋼包下水口連接處的縫隙小于2毫米。
進一步,所述殼體分為上殼體和下殼體兩部分,所述上殼體與所述下殼體分別設置有進氣管,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設置有密封結構。
進一步,所述底部接口與所述中注管管口之間設置有密封結構。
進一步,所述下殼體的出氣孔出氣方向豎直向下。
進一步,所述密封結構的密封件為石棉氈或石棉纖維繩。
進一步,所述惰性氣體為氬氣。
本實用新型全封閉式模鑄澆注氬氣保護裝置通過封閉結構,使鋼水與空氣的隔離程度更高;澆注過程中鋼包下水口無冷流,有效避免充填過程中鋼流變化;明顯降低模鑄過程中鋼液增氮和增氧;可用于模具鋼、軸承鋼、不銹鋼、合金結構鋼、碳素鋼、彈簧鋼等特殊鋼產品的模鑄澆注生產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全封閉式模鑄澆注氬氣保護裝置結構示意圖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全封閉式模鑄澆注氬氣保護裝置的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全封閉式模鑄澆注氬氣保護裝置應用的示意圖。
圖中:1、卡扣; 2、上殼體;3、上進氣管; 4、上出氣孔;5、密封件;6、下殼體;7、下進氣管;8、下出氣孔;9、上密封槽;10、鋼包下水口;11、石棉氈;12、中注管;13、漏斗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利用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說明。本實用新型可以體現為多種不同形式,并不應理解為局限于這里敘述的示例性實施例。
為了易于說明,在這里可以使用諸如“上”、“下”“左”“右”等空間相對術語,用于說明圖中示出的一個元件或特征相對于另一個元件或特征的關系。應該理解的是,除了圖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間術語意在于包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圖中的裝置被倒置,被敘述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將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兩者。裝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這里所用的空間相對說明可相應地解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全封閉式模鑄澆注氬氣保護裝置,包括殼體,殼體分為上殼體2和下殼體6;上殼體2外壁設置有環狀凸緣,與下殼體6的上表面形成下密封槽;下密封槽內放置耐高溫的密封件5,進行密封。當然,也可以利用其他密封結構對上殼體2和下殼體6連接處進行密封。
上殼體2上設置有上進氣管3;下殼體6上也設置有下進氣管7。同時,上殼體2和下殼體6均設置有若干個出氣孔。惰性氣體從進氣管進入保護裝置內,分別從設置在上殼體2上的上出氣孔4和設置在下殼體6上的下出氣孔8噴出,在殼體周圍形成惰性氣體氛圍。其中,惰性氣體優選使用氬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培忠;李長軍;符偉饒,未經王培忠;李長軍;符偉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5297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