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燃氣體泄漏智能報警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46936.6 | 申請日: | 2017-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496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偉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偉杰 |
| 主分類號: | G08B21/16 | 分類號: | G08B21/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35000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燃 氣體 泄漏 智能 報警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一種可燃氣體泄漏智能報警裝置,涉及一種對可燃氣體進行檢測,并進行報警的裝置,屬于生活設施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能夠及時對可燃氣體濃度進行檢測,并進行報警的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可燃性氣體報警裝置,大都是將氣體傳感器安裝在某一位置,當出現可燃氣體時,只有氣體通過空氣傳播至氣體傳感器所在位置時,氣體傳感器才會檢測到信號,當氣體傳感器所在區域內的可燃性氣體濃度超標時,泄漏點周圍的可燃性氣體濃度早已超過安全值,這一過程中,可燃性氣體傳播的過程將造成檢測時間的延誤,使檢測、報警不及時,當發現氣體泄漏時,可能已經晚了,造成難以想象的災害。
發明內容
為了改善上述情況,本實用新型一種可燃氣體泄漏智能報警裝置提供了一種能夠及時對可燃氣體濃度進行檢測,并進行報警的裝置。結構簡單,方便實用。
本實用新型一種可燃氣體泄漏智能報警裝置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一種可燃氣體泄漏智能報警裝置由主體裝置和控制裝置組成,主體裝置由密封環、排氣口、氣體檢測箱、干燥濾網、螺旋葉片、集流罩、風機、集氣通道、進氣閥門、集氣管和主體箱組成,集流罩置于主體箱箱口,且和主體箱相連通,集流罩和主體箱之間置有密封環,螺旋葉片置于集流罩內壁上,干燥濾網置于螺旋葉片中部, 氣體檢測箱置于集流罩上,且和集流罩相連通,氣體檢測箱上開有排氣口,風機置于主體箱內壁上,多個集氣管一端置于主體箱上,且和主體箱相連通,多個進氣閥門一一對應置于多個集氣管內,控制裝置由氣體傳感器、控制盒、數據處理器、控制器、信號轉換器、電源、報警裝置和無線發射裝置組成,控制盒置于氣體檢測箱上,信號轉換器置于控制盒內,且通過數據傳輸線和氣體傳感器相連接,氣體傳感器置于氣體檢測箱內,數據處理器置于控制盒內,且通過數據傳輸線和信號轉換器相連接,控制器置于控制盒內,且分別通過數據傳輸線和數據處理器、報警裝置、無線發射裝置、多個進氣閥門相連接,報警裝置和無線發射裝置分別置于控制盒內,電源置于控制盒內,且分別通過電源線和控制器、風機相連接。
使用時,首先將多個集氣管分別通過氣管連接在可泄漏氣體的檢測點周圍,例如:煤氣灶和天燃氣管道等處,控制器控制風機開始工作,并控制對應檢測點的進氣閥門打開,檢測點周圍的氣體通過氣管流進集氣管內,然后流進主體箱內,主體箱內的部分氣體沿著螺旋葉片向上流動,螺旋葉片上的干燥濾網能夠吸附氣體中的部分水分,對氣體進行干燥,然后氣體流進氣體檢測箱內,氣體傳感器對氣體檢測箱內的氣體濃度進行檢測,并且將信號傳遞給信號轉換器,信號轉換器轉換后傳遞給數據處理器,根據事先設定好的程序,數據處理器將處理過的信號傳遞給控制器,若氣體檢測箱內氣體濃度大于設定值,則說明此檢測點漏氣,控制器控制報警裝置開始報警,并且控制無線發射裝置將信息發給移動終端,進行報警,最后氣體檢測箱內的氣體通過排氣口排出,控制器控制多個氣體閥門依次打開,從而依次對各個可泄漏氣體檢測點周圍的氣體進行檢測,所述螺旋葉片的設計,能夠將氣體更好的混合,進而提高檢測的準確度,所述集氣管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檢測點的數量,進行增添,達到對泄漏可燃氣體濃度進行檢測,并進行報警的目的。
有益效果。
一、結構簡單,方便實用。
二、成本低廉,易于推廣。
三、能夠及時對室內泄漏可燃性氣體濃度進行檢測。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燃氣體泄漏智能報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
其中零件為:密封環(1),氣體傳感器(2),排氣口(3),控制盒(4),數據處理器(5),控制器(6),信號轉換器(7),電源(8),報警裝置(9),無線發射裝置(10),氣體檢測箱(11),干燥濾網(12),螺旋葉片(13),集流罩(14),風機(15),集氣通道(16),進氣閥門(17),集氣管(18),主體箱(19)。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偉杰,未經劉偉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4693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