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瀝青混合料標準擊實儀試模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41978.0 | 申請日: | 2017-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710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4 |
| 發明(設計)人: | 黃俊;王加民;袁愛國;馬偉誠;靳志偉;丁崢時 | 申請(專利權)人: | 鎮江市建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36 | 分類號: | G01N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馬永芬 |
| 地址: | 212003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瀝青 混合 標準 擊實儀試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瀝青混合料性質測試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瀝青混合料標準擊實儀試模。
背景技術
瀝青混合料擊實成型法的試模是按照《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中T0702-2011/2.3.1中規定加工的,成型后需將試件連同試模冷卻至室溫后進行脫模,由于脫模的過程都是采用機械的物理方法,在脫模的過程中,試件難免受到擠壓而影響其馬歇爾試驗和間接抗拉試驗的準確性;同時,對于試模內試樣的情況從外側部無法進行觀察。
實用新型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脫模過程試件容易被擠壓的問題。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提供一種瀝青混合料標準擊實儀試模,包括第一半筒體和第二半筒體;所述第一半筒體上設有有凸起、卡扣;所述第二半筒體上設有卡槽及卡扣,所述凸起與所述卡槽相對應;所述第一半筒體、第二半筒體通過所述凸起、卡槽相配合形成所述試模,并通過與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弧形卡環進行緊固,所述第一半筒體、所述第二半筒體的側邊對稱的設置有把手。
優選地,上述的瀝青混合料標準擊實儀試模,所述試模上還設有一用于觀察筒內試樣擊實情況的觀察窗。
優選地,上述的瀝青混合料標準擊實儀試模,所述試模的內徑為101.6mm±0.2mm,高為87mm。
優選地,上述的瀝青混合料標準擊實儀試模,所述把手的內側設有用于持握的凹凸結構。
進一步優選地,上述的瀝青混合料標準擊實儀試模,所述觀察窗為環形,其環繞所述試模外表面從而形成一個無死角的觀察窗口。
另一個進一步優選地,上述的瀝青混合料標準擊實儀試模,所述觀察窗為圓形或方形。
優選地,上述的瀝青混合料標準擊實儀試模,所述弧形卡環為兩組,分別對稱扣于所述第一半筒體和所述第二半筒體的連接處附近,每組所述弧形卡環為三個。
本實用新型的試模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瀝青混合料標準擊實儀試模設置第一半筒體、第二半筒體,將第一半筒體、第二半筒體配合形成試模,并通過弧形卡環進行固定,在脫模時將弧形卡環解開,通過把手即可完成脫模;本實用新型在脫模過程中不會對試樣產生擠壓。
2.本實用新型的試模筒體上設有觀察窗,從而便于使用者從外側觀察筒內土體的擊實情況。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瀝青混合料標準擊實試模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瀝青混合料標準擊實試模的頂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第一半筒體;2-第二半筒體;3-凸起;4-弧形卡環
5-把手;6-觀察窗;7-卡槽;8-卡扣。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瀝青混合料標準擊實儀試模,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第一半筒體1和第二半筒體2;所述第一半筒體1上設有有凸起3、卡扣8;所述第二半筒體2上設有卡槽7及卡扣8,所述凸起3與所述卡槽7相對應;所述第一半筒體1、第二半筒體2通過所述凸起3、卡槽7相配合形成所述試模,并通過與所述卡扣8相配合的弧形卡環4進行緊固,所述第一半筒體1、所述第二半筒體2的側邊分別設置有把手5。
所述第一半筒體1上還設有一用于觀察筒內試樣擊實情況的觀察窗6。
所述試模的內徑為101.6mm±0.2mm,高為87mm,例如101.6mm、101.7mm、101.8mm。
所述把手5的內側設有用于持握的凹凸結構。
所述觀察窗6為環形,其環繞所述試模外表面從而形成一個無死角的觀察窗口。
所述弧形卡環4為兩組,分別對稱扣于所述第一半筒體1和所述第二半筒體2的連接處附近,優選地每組所述弧形卡環4為三個。
實施方式2:
本實施方式與實施方式1的區別為:所述觀察窗7為圓形或方形。其他與實施方式1一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鎮江市建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未經鎮江市建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4197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