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動汽車電機系統主動放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38034.8 | 申請日: | 2017-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540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陳石;王孝全;王釗;許苘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3/00 | 分類號: | B60L3/00;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樓區京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35212 | 代理人: | 林曉琴 |
| 地址: | 350119***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汽車 電機 系統 主動 放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動汽車電機系統主動放電裝置。
背景技術
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內部含有高壓薄膜電容部件,在車輛運行停車下電后,電機控制器內部薄膜電容帶有高電壓(如380V),人員觸碰電機控制器時存在高壓觸電安全隱患;故電動汽車需具備電機系統主動放電安全裝置,即電機控制器需能將薄膜電容自身高電壓主動快速的降至安全電壓范圍,以確保人員在車輛下電后一定時間內觸碰到電機控制器時無高壓觸電危險。
現有技術缺點是:目前電動汽車電機系統無主動放電安全裝置,或者整車主動放電裝置不完善,導致車輛運行結束鑰匙下電后,存在電機控制高壓觸電隱患,或者維修者需等待很長一段時間無高壓后才可觸碰檢修電機控制器,影響檢修工作時效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電動汽車電機系統主動放電裝置,能避免人員高壓觸電安全隱患,提高檢修維護作業時效性。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電動汽車電機系統主動放電裝置,包括整車控制器VCU、電機控制器MCU、電機、動力電池、以及鑰匙開關;所述動力電池通過CAN總線與所述整車控制器VCU連接,所述整車控制器VCU通過CAN總線與所述電機控制器MCU連接,所述電機控制器MCU與電機電連接;所述電機控制器MCU內部設置有內薄膜電容和放電電路;所述放電電路與所述內薄膜電容連接,所述鑰匙開關發送啟動或者關閉的信號給所述整車控制器VCU、電機控制器MCU。
進一步的,所述電機控制器MCU采用EC2005型號、KTZ34X21S20B型號或IEVD030型號電機控制器MCU。
進一步的,所述動力電池內設置有BMS及主正主負繼電器,通過BMS控制主正主負繼電器的斷開和閉合,以控制動力電池與外部用電設備間電源的通斷。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的車輛運行結束鑰匙下電后,整車控制器VCU監測到鑰匙開關關閉,則可在3S內將電機控制器的內薄膜電容高壓通過放電電路降至安全電壓范圍(如0V~36V),避免人員高壓觸電安全隱患,提高檢修維護作業時效性。
附圖說明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所示,一種電動汽車電機系統主動放電裝置,包括整車控制器VCU1、電機控制器MCU2、電機3、動力電池4、以及鑰匙開關5;所述動力電池4通過CAN總線與所述整車控制器VCU1連接,所述整車控制器VCU1通過CAN總線與所述電機控制器MCU2連接,所述電機控制器MCU2與電機3電連接;所述電機控制器MCU2內部設置有內薄膜電容(未圖示)和放電電路(未圖示);所述放電電路與所述內薄膜電容連接,所述鑰匙開關5發送啟動或者關閉的信號給所述整車控制器VCU1、電機控制器MCU2。車輛運行結束鑰匙下電時,整車控制器VCU1檢測到鑰匙開關5關閉后,通過CAN總線通訊使能動力電池4的主正主負繼電器41斷開;電機控制器MCU2檢測到鑰匙開關5關閉及接收到整車控制器VCU1主動放電使能指令后,通過放電電路將薄膜電容的高壓電降至安全電壓范圍。
其中,所述電機控制器MCU采用EC2005型號、KTZ34X21S20B型號或IEVD030型號電機控制器MCU。
所述動力電池內設置有BMS及主正主負繼電器,通過BMS控制主正主負繼電器的斷開和閉合,以控制動力電池與外部用電設備間電源的通斷。
總之,本實用新型的整車控制器VCU監測到鑰匙開關關閉,則可在3S內將電機控制器的內薄膜電容高壓通過放電電路降至安全電壓范圍(如0V~36V),避免人員高壓觸電安全隱患,提高檢修維護作業時效性。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我們所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只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的限定,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依照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飾以及變化,都應當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未經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3803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酒駕檢測車載控制系統
- 下一篇:基于圓筒型直線感應電動機的翼型受電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