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核發(fā)電裝置中連接管件的加工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0426659.2 | 申請日: | 2017-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519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肖力;龔樹河;李洪剛;李建中;姚俊;鄭軼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騰達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5/00 | 分類號: | B21D35/00;B21D39/08;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核發(fā) 裝置 接管 加工 系統(tǒng)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核發(fā)電裝置中連接件的加工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核發(fā)電裝置中連接管件在連接頭處呈瓣狀,現(xiàn)有的加工過程中,往往需要多個不同的模具分別對其加工,每一個模具完成后,需要重新人工裝夾、人工卸料,不僅自動化程度地,并且工作效率及其低下。并且在對連接管件進行沖壓的過程中,每個凸模是由單獨的一個氣缸或液壓缸帶動的,各個凸模之間沖壓的先后順序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從而使得連接管件的受力存在先后順序,最終使得連接管件每個瓣狀的張開程度大小不一致,影響加工質(zhì)量。本實用新型提出了核發(fā)電裝置中連接件的加工系統(tǒng),比較實用、完美和方便地解決了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自動化程度高、加工質(zhì)量好、生產(chǎn)效率高的核發(fā)電裝置中連接件的加工系統(tǒng)。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核發(fā)電裝置中連接件的加工系統(tǒng),包括送料機構、沖裁模具、脹形模具和整形模具,所述的送料機構呈橢圓形,在送料機構的前側設置有上料機構、出料機構,在送料機構的后側從左外右依次設置有沖裁模具、脹形模具和整形模具;
所述的送料機構包括送料基體和送料爪,所述的送料基體與電機相連,送料基體的外側沿水平面內(nèi)設置有多個與送料基體相垂直的送料爪,送料爪轉(zhuǎn)動安裝在送料基體上,所述的送料爪包括外爪和內(nèi)爪,外爪內(nèi)側下部設置有L形的卡槽板,內(nèi)爪貼合外爪插入卡槽板和外爪形成的卡槽中,內(nèi)爪和卡槽板沿上下方向設置有彈簧A;
所述的沖裁模具包括上模座Ⅰ、下模座Ⅰ、環(huán)形壓板Ⅰ、滑塊Ⅰ,上模座Ⅰ的下表面固定有上限位套Ⅰ,下模座Ⅰ內(nèi)固定有下限位套Ⅰ,下限位套Ⅰ中固定有凹模Ⅰ,在下模座Ⅰ的上表面沿凹模Ⅰ的周向開有放射性的滑槽Ⅰ,每個滑槽Ⅰ中均放置有滑塊Ⅰ,滑塊Ⅰ內(nèi)側靠近凹模Ⅰ的一面上固定有凸模Ⅰ,凹模Ⅰ呈柱狀形且凹模Ⅰ的中心處開有與之同軸線的通孔A,在下模座Ⅰ上位于通孔A的下方開有與通孔A同軸心且連通的通孔B,在凹模Ⅰ的側壁上還開有與凸模Ⅰ相對應的通孔C,在上模座Ⅰ的下表面固定有環(huán)形壓板Ⅰ,環(huán)形壓板Ⅰ與凸模Ⅰ同軸心,環(huán)形壓板Ⅰ位于滑塊Ⅰ的外側上方,環(huán)形壓板Ⅰ下端內(nèi)側設有傾斜面AⅠ,傾斜面AⅠ的高度從內(nèi)向外逐漸降低,在滑塊Ⅰ的上部外側設有與傾斜面AⅠ相匹配的傾斜面BⅠ。
所述的沖裁模具中下模座Ⅰ的外側沿豎直方向固定有多個側限位板Ⅰ;上限位套Ⅰ的上端設置有上抵塊Ⅰ,下限位套Ⅰ的下端設置有下抵塊Ⅰ;滑槽Ⅰ中滑塊Ⅰ和下模座Ⅰ之間設置有彈簧B;上模座Ⅰ和下模座Ⅰ之間還設置有定位柱A。
所述的脹形模具包括上模座Ⅱ和下模座Ⅱ,在上模座Ⅱ的下表面固定有上限位套Ⅱ,在上限位套Ⅱ內(nèi)沿豎直方向設置有直徑比其小的頂桿,在下模座Ⅱ內(nèi)設置開有槽孔,該槽孔內(nèi)放置有瓣狀形的凸模Ⅱ,凸模Ⅱ包括多個凸模單元,凸模單元之間通過彈簧C連接,凸模Ⅱ的直徑比槽孔小,凸模Ⅱ的上端頭的外部周向設置有凸起,在下模座Ⅱ的上表面在凸模Ⅱ的周向開有與放射狀的多組滑槽Ⅱ,滑槽Ⅱ的數(shù)量與凸模單元數(shù)量相同,滑槽Ⅱ中設置有滑塊Ⅱ,滑塊Ⅱ的內(nèi)側固定有凹模Ⅱ,凹模Ⅱ上開有與凸起相適配的凹坑,每個滑槽Ⅱ中各個凹模Ⅱ在推動至凸模Ⅱ位置時相互之間形成圓形,在滑塊Ⅱ外側上方位置的上模座Ⅱ上設置有環(huán)形壓板Ⅱ,環(huán)形壓板Ⅱ的下端內(nèi)側設置有傾斜面AⅡ,傾斜面AⅡ的高度從內(nèi)向外逐漸降低,在滑塊Ⅱ外側上部開有與傾斜面AⅡ相適配的傾斜面BⅡ。
所述的脹形模具中下模座Ⅱ的外側沿豎直方向固定有多個側限位板Ⅱ,下模座Ⅱ的上表面固定有防脫板,防脫板呈倒立的L形,滑塊Ⅱ位于防脫板上部的底面和下模座Ⅱ的上表面之間;上限位套Ⅱ的上端設置有上抵塊Ⅱ;滑槽Ⅱ中滑塊Ⅱ和下模座Ⅱ之間設置有水平放置的彈簧D;上模座Ⅱ和下模座Ⅱ之間還設置有定位柱B。
所述的整形模具包括上模座Ⅲ和下模座Ⅲ,上模座Ⅲ的下方設置有與之固定的凸模Ⅲ,下模座Ⅲ沿左右方向開有C形通槽,C形通槽開口朝前,在下模座Ⅲ上設有后整形塊,在上模座Ⅲ上設有前整形塊,前整形塊和后整形塊在合攏時形成整形槽,前整形塊和后整形塊通過連接桿與對應的氣缸相連,在前整形塊和后整形塊的下方設置有頂塊,頂塊通過頂桿與對應的氣缸相連,上模座Ⅲ和下模座Ⅲ之間還設置有定位柱C。
所述的沖裁模具、脹形模具和整形模具中均設置有感應送料爪相對應的感應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騰達模具有限公司,未經(jīng)成都騰達模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26659.2/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