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無線農業環境監控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16793.4 | 申請日: | 2017-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291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0 |
| 發明(設計)人: | 杜章留;張愛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N5/225 | 分類號: | H04N5/225;H04N7/18;G02B1/113 |
| 代理公司: | 長沙星耀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43205 | 代理人: | 許伯嚴 |
| 地址: | 10008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線 農業 環境 監控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無線農業環境監控設備,屬于監控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典型的電視監控系統主要由前端設備和后端設備這兩大部分組成,前端設備通常由攝像機、手動或電動鏡頭、云臺、防護罩、監聽器、報警探測器和多功能解碼器等部件組成,它們各司其職,并通過有線、無線或光纖傳輸媒介與中心控制系統的各種設備建立相應的聯系。在實際的電視監控系統中,這些前端設備不一定同時使用,但實現監控現場圖像采集的攝像機和鏡頭是必不可少的。后端設備可進一步分為中心控制設備和分控制設備。
現有技術公開了申請號為:CN201220670817.6的一種無線農業環境監控設備,數據采集模塊、短信報警和數據上傳模塊、控制模塊。其中,數據采集模塊負責采集土壤溫度、土壤水分、環境溫度、濕度、空氣二氧化碳、風速和風向以及光照強度等參數;短信報警和數據上傳模塊實現將采集數據發送到遠端服務器,從而實現遠程測量,同時數據超限是實現短信提醒功能;控制模塊提供多種控制輸出方式,可以連接設備,實現檢測控制聯動,從而提高設備自動化程度,該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提高農業生產過程中作物生長情況的實時監測,從而掌握分析生長環境對作物的影響,提高效率,但是現有技術只能同時數據超限是實現短信提醒功能;控制模塊提供多種控制輸出方式,可以連接設備,實現檢測控制聯動,從而提高設備自動化程度,不能在太陽光的直射或強光照射下正常進行實時監測。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無線農業環境監控設備,以解決只能同時數據超限是實現短信提醒功能;控制模塊提供多種控制輸出方式,可以連接設備,實現檢測控制聯動,從而提高設備自動化程度,不能在太陽光的直射或強光照射下正常進行實時監測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無線農業環境監控設備,其結構包括機體、麥克風、采樣探針、紅外探頭、太陽能電池板、天線、固定孔、固定盤、固定架、內置無線芯片,所述的機體上設有麥克風,所述的采樣探針和機體相連接,所述的機體上設有紅外探頭,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設于機體頂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天線和機體活動連接,所述的固定架設于機體的右端,所述的固定盤設于固定架頂部,所述的固定盤上設有固定孔,所述的內置無線芯片設于機體內部;
所述的紅外探頭由抗反光防護鏡片、鏡頭組、對焦馬達、紅外線濾光片、影像傳感器、線路連接基板組成,所述的抗反光防護鏡片設于鏡頭組頂部,所述的鏡頭組和紅外線濾光片通過對焦馬達相連接,所述的線路連接基板設于影像傳感器底部,所述的紅外線濾光片和影像傳感器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機體上設有四個紅外燈。
進一步地,所述的麥克風上設有兩個以上的通音孔。
進一步地,所述的天線為圓柱形。
進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孔為圓形。
進一步地,所述的機體采用鋁合金材質制作,不易損壞。
進一步地,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表面設有鋼化玻璃,防止被破壞。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設有抗反光防護鏡片在表面涂上一層薄薄的氟化鎂,以防止強光反射,讓使用者在進行實時監測時,可以更加清晰且不受強光干擾的錄像或直播,太陽能電池板可以為監控設備提供電能,使機體不用再牽線,節能環保。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無線農業環境監控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無線農業環境監控設備抗反光防護鏡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機體-1、麥克風-2、采樣探針-3、紅外探頭-4、太陽能電池板-5、天線-6、固定孔-7、固定盤-8、固定架-9、內置無線芯片-10、抗反光防護鏡片-401、鏡頭組-402、對焦馬達-403、紅外線濾光片-404、影像傳感器-405、線路連接基板-406。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1679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