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半自動壓發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09743.3 | 申請日: | 2017-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03499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5 |
| 發明(設計)人: | 臧貽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華利泰發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51/18 | 分類號: | B29C51/18;B29C51/26;B29C51/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71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半自動 壓發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假發制做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半自動壓發束器。
背景技術
發束成型機是目前常用的一種發束膠頭成型裝備。在發制品行業,用發束成型機通過模具的壓力,使發束的膠頭成為特定的形狀。設備及模具一般使用金屬材料制成,材料比較堅硬。發束上的膠頭材料一般屬于熱熔膠,材料比較軟。設備及模具在外力的推動下,即可對發束熱熔膠進行定型,從而使發束有了特定形狀的膠頭。目前行業內多使用的設備是手壓機。即頭發摸膠后,用手移動并放入模具內,然后再用手去拉動手壓機帶動模具使發束膠頭成形。
現有的設備存在作業效率低,發束不容易放入模具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客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尋求設計一種能夠提高作業效率、便于發束加工定型的半自動壓發束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半自動壓發束器,包括底板、支撐板、蓋板、掛板、雙軸氣缸、成型模具、模具底座,所述支撐板垂直固定于底板上,所述蓋板的兩端與支撐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掛板垂直固定于支撐板的中上部;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設有向下的凸起,下模設有與凸起對應的壓槽;所述雙軸氣缸固定于掛板上,所述上模呈可拆卸的固定于雙軸氣缸的輸出端上,所述下模呈可拆卸的固定于模具底座上,模具底座固定于底板上;
所述雙軸氣缸通過氣管與腳踏開關連接,所述腳踏開關通過氣管與空氣壓縮機連接,通過腳踏開關控制雙軸氣缸往復運動。
優選的是,所述上模的凸起為U型、V型、I型或平板型,所述下模的壓槽形狀與上模凸起對應。
優選的是,所述下模的兩側分別固定有左側板和右側板,右側板的高度高于左側板的高度,便于將假發發束移入模具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產品結構簡單,便于操作,發束能夠快速簡便的移入模具內;使用氣壓替代了人工手臂施壓,降低了勞動強度,同時縮短了單個產品的工時,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
如圖1、2所示:底板1、支撐板2、蓋板3、掛板4、雙軸氣缸5、模具底座6、成型模具7、上模71、下模72、氣管8、空氣壓縮機9、腳踏開關1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半自動壓發束器,包括底板1、支撐板2、蓋板3、掛板4、雙軸氣缸5、成型模具7、模具底座6,所述支撐板2垂直固定于底板1上,所述蓋板3的兩端與支撐板2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掛板4垂直固定于支撐板2的中上部;所述成型模具7包括上模71和下模72,上模71設有向下的凸起,下模72設有與凸起對應的壓槽;所述雙軸氣缸5固定于掛板4上,所述上模71呈可拆卸的固定于雙軸氣缸5的輸出端上,所述下模72呈可拆卸的固定于模具底座6上,模具底座6固定于底板1上;雙軸氣缸5通過氣管8與腳踏開關10連接,所述腳踏開關10通過氣管與空氣壓縮機9連接,通過腳踏開關10控制雙軸氣缸往復運動;上模71的凸起為U型,下模72設有U型壓槽。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半自動壓發束器,除以下區別外,其它同實施例1:
所述下模72的兩側分別固定有左側板和右側板,右側板的高度高于左側板的高度,便于將假發發束移入模具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華利泰發制品有限公司,未經青島華利泰發制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0974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伺服式高壓高溫氣體成型機
- 下一篇:帶有噴涂擋板的LFI成型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