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源適配器供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405045.6 | 申請日: | 2017-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968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1 |
| 發明(設計)人: | 賴炳初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力為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26 | 分類號: | G06F1/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1300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源 適配器 供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供電電路,尤其是涉及一種電源適配器供電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教育一體機及其它電腦設備都把傳統的電腦開關電源改用電源適配器,傳統的電源適配器與電腦主機連接,為電腦主機的各硬件提供電源,但是電腦的顯示器或與顯示器連接的投影儀器等顯示裝置需要另外連接交流電源,且顯示器或投影儀器上設有獨立的電源開關,這樣,容易造成使用者關閉了電腦主機,卻忘記關閉顯示器或投影儀器,導致不必要的電能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電源適配器供電裝置,在適配器單元里增加繼電器控制模塊控制交流輸出,使得電源適配器可以同時控制電腦主機和顯示裝置的電源開關,避免由于忘記關閉顯示裝置而導致不必要的電能浪費。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源適配器供電裝置,其包括殼體、輸出端子及供電電路,所述輸出端子固定設置在殼體一端,所述輸出端子用于連接外部顯示裝置,所述殼體上設置有輸入接口,所述輸入接口用于輸入交流電源,所述供電電路裝設在殼體內;所述供電電路包括工作電源單元、電壓輸出單元及繼電器控制模塊,所述工作電源單元輸出端分別與電壓輸出單元及繼電器控制模塊電性連接,所述電壓輸出單元包括主變壓器及低壓整流輸出模塊,所述主變壓器控制直流電壓輸出,所述低壓整流輸出模塊與主變壓器電性連接,所述低壓整流輸出模塊電性連接電腦主機單元;所述繼電器控制模塊輸入端與工作電源單元電性連接,所述繼電器控制模塊輸出端分別電性連接顯示裝置,所述繼電器控制模塊控制端與電腦主機單元電性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工作電源單元包括EMI電路模塊、整流濾波模塊、光電耦合控制模塊、PWM控制模塊及開關管,所述EMI電路模塊一端為AC輸入端,所述EMI電路模塊另一端與整流濾波模塊一端電性連接,所述整流濾波模塊另一端與主變壓器電性連接;所述開關管電性連接于主變壓器與PWM控制模塊之間,直流電壓輸出與光電耦合控制模塊一端電性連接,所述光電耦合控制模塊另一端與PWM控制模塊電性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整流濾波模塊與主變壓器之間電性連接有PFC升壓模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繼電器控制模塊主要包括繼電器模塊及驅動電路模塊,所述繼電器模塊輸入端與工作電源單元電性連接,所述繼電器模塊輸出端電性連接顯示裝置,所述繼電器模塊控制端與驅動電路模塊電性連接,所述驅動電路模塊與電腦主機單元電性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驅動電路模塊包括第一三極管,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和發射極電性連接于繼電器模塊輸入端回路上,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對應驅動電路模塊的輸入端。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三極管基極一端電性連接第一電阻一端,所述第一電阻另一端對應驅動電路模塊的輸入端。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顯示裝置為電腦顯示器或投影儀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電源適配器供電裝置通過設置繼電器控制模塊,配合將繼電器模塊輸入端與工作電源單元電性連接,繼電器模塊輸出端與外部顯示裝置電性連接,使得繼電器模塊的閉合或斷開與電腦主機單元的開關對應,保證了在關閉電腦主機單元時,顯示裝置也能通過繼電器模塊的斷開而關閉,避免了不必要的電能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源適配器供電裝置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供電電路的電路原理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繼電器控制模塊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電源適配器供電裝置包括殼體100、輸出端子200及供電電路,所述輸出端子200固定設置在殼體100一端,所述輸出端子200電性連接外部顯示裝置300,所述顯示裝置300為電腦顯示器或投影儀器,所述殼體100上還設置有輸入接口110,所述輸入接口110用以輸入交流電源,所述供電電路裝設在殼體100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力為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力為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40504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