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DI/DO模塊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395796.4 | 申請日: | 2017-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845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8 |
| 發明(設計)人: | 黃致學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優自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5/02 | 分類號: | G05B15/02;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胡擁軍,趙賽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di do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家居用新型DI/DO模塊。
背景技術
現有智能家居用一般均可以實現對可控設備(例如燈具、窗簾、空調等)的控制、以及發生異常事件(例如火災、瓦斯泄漏、入侵等)時向關聯對象發出報警或呼救信號。而實現上述功能的核心至于智能家居內的室內主機,現有技術中一般室內主機直接和可控設備(或可控設備的可控開關)以及感應突發事件的感應設備相連,這樣一方面會導致即使多次對室內主機的端口進行擴展仍無法滿足智能家居中日益增多的智能設備;另一方面導致布線混亂,特別是每次擴展后增加的連接布線更加困難;更重要的是,當發生異常事件時,相應的感應設備一直持續發送感應信號到室內主機甚至云端服務器,引起網絡風暴(DDOS),對于可控設備的控制也會因為多次同一功能的操作導致相應的可控設備損耗嚴重。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DI/DO模塊,其內的控制器一端通過RS485總線與室內主機相連,另一端設置相應連接感應設備的數字量輸入接口和連接可控設備的數字量輸出接口,從而減少布線,控制器可對感應信號和控制信號進行初步判斷,以避免相同信號重復持續多次發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新型DI/DO模塊,用于智能家居上,所述智能家居包括感應設備、可控設備和室內主機,所述新型DI/DO模塊包括:
控制器;
數字量輸入接口,所述數字量輸入接口為多個,所述數字量輸入接口通過第一光電隔離模塊連接至控制器;
數字量輸出接口,所述數字量輸出接口為多個,所述數字量輸出接口通過第二光電隔離模塊連接至控制器;
所述感應設備和可控設備分別對應連接至數字量輸入接口和數字量輸出接口,所述控制器與室內主機進行通訊;
所述控制器將接收到的感應設備采集的感應信號發送至室內主機,所述控制器還將接收到的室內主機下達的控制信號發送至可控設備。
作為優選,所述控制器上設置有RS485接口,所述控制器通過該RS485接口經由RS485總線與室內主機進行通訊。
作為優選,所述控制器上連接有一無線收發模塊,所述室內主機上連接有與所述無線收發模塊相對應的無線通訊模塊,所述控制器和室內主機通過無線收發模塊和無線通訊模塊的配合實現通訊。
作為優選,所述可控設備為燈具、窗簾、空調、門禁中的一種或多種。
作為優選,當所述可控設備為帶有控制部件的智能設備時,所述數字量輸出接口直接連接至該可控設備的控制部件;當所述可控設備為未帶有控制部件的非智能設備時,所述數字量輸出接口連接至該可控設備與其供電電源之間的電子開關上。
作為優選,所述感應設備為煙霧傳感器、氣體傳感器、霍爾開關、以及光電傳感器中的一種或多種。
作為優選,當所述感應設備采集的感應信號為模擬信號時,在感應設備和數字量輸入接口之間連接一模數轉換器。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中設置的控制器一端通過RS485總線與室內主機相連,另一端設置相應連接感應設備的數字量輸入接口和連接可控設備的數字量輸出接口,從而減少布線,控制器可對感應信號和控制信號進行初步判斷,以避免相同信號重復持續多次發送;
2、通過無線收發模塊直接與室內主機通訊,甚至還可以直接接收云端服務器的控制信號或者直接發送感應信號到云端服務器,即DI/DO模塊在智能家居感應設備和可控設備數量較少時完全可以作為室內主機使用(此時可增加一顯示屏),功能強大;
3、可擴展性強,根據需要可設置一個或多個DI/DO模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新型DI/DO模塊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優自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昆山優自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39579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