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米波相參式MIMO雷達陣元配置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391362.7 | 申請日: | 2017-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715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4 |
| 發明(設計)人: | 宮健;樓順天;郭藝奪;張偉濤;黃大榮;肖宇;鄭桂妹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S7/02 | 分類號: | G01S7/02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眾智信知識產權事務所53113 | 代理人: | 高志永 |
| 地址: | 710000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米波相參式 mimo 雷達 配置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雷達陣元,特別涉及一種米波相參式MIMO雷達陣元配置結構,屬于雷達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雷達,是英文Radar的音譯,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縮寫,意思為"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即用無線電的方法發現目標并測定它們的空間位置。因此,雷達也被稱為“無線電定位”。雷達是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雷達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獲得目標至電磁波發射點的距離、距離變化率(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二戰以后,雷達發展了單脈沖角度跟蹤、脈沖多普勒信號處理、合成孔徑和脈沖壓縮的高分辨率、結合敵我識別的組合系統、結合計算機的自動火控系統、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隨、無源或有源的相位陣列、頻率捷變、多目標探測與跟蹤等新的雷達體制。后來隨著微電子等各個領域科學進步,雷達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內涵和研究內容都在不斷地拓展。雷達的探測手段已經由從前的只有雷達一種探測器發展到了紅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學探測手段融合協作。
然而,傳統的雷達陣元配置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不便,底部在運輸過程中存在顛簸,會對雷達造成傷害,而且雷達表面會落上灰,影響雷達的使用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米波相參式MIMO雷達陣元配置結構,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傳統的雷達陣元配置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不便,底部在運輸過程中存在顛簸,會對雷達造成傷害,而且雷達表面會落上灰,影響雷達的使用效果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米波相參式MIMO雷達陣元配置結構,包括雷達外殼體,所述雷達外殼體的上方設置有頂部保護罩,且雷達外殼體與頂部保護罩的連接位置處設置有頂部保護罩,所述雷達外殼體的內部設置有高壓氣泵,且雷達外殼體的內部靠近高壓氣泵的一側設置有進氣口,所述雷達外殼體的上方表面設置有出氣口,且雷達外殼體與出氣口的連接位置處設置有氣管,所述雷達外殼體的前表面設置有拆卸擋板,且雷達外殼體的下方設置有雷達支撐桿,所述雷達支撐桿的下方設置有萬向轉軸套,且雷達支撐桿與萬向轉軸套的連接位置處設置有雷達減震器,所述雷達減震器的內部設置有減震彈簧,所述萬向轉軸套的下方設置有球形萬向轉軸,所述球形萬向轉軸的底部設置有雷達固定板,且球形萬向轉軸的周圍靠近雷達固定板的內部設置有螺栓孔,所述高壓氣泵與電源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球形萬向轉軸與萬向轉軸套轉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雷達支撐桿與萬向轉軸套通過雷達減震器彈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雷達外殼體與頂部保護罩通過保護罩固定螺栓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出氣口共設置有若干個,且若干個出氣口均勻分布在雷達外殼體的表面。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科學合理,操作簡單方便,堅固耐用,在雷達配置結構底部設計了減震器,可以利用減震器內部的彈簧來對雷達運輸過程中產生的顛簸進行過濾,而且在減震器底部設計了球形萬向轉軸,方便調整雷達的轉向,方便接收或是發出信號,而且在雷達內部設計了高壓氣泵,可以利用氣泵定時的對雷達表面進行除灰處理,減少了灰塵對雷達的影響。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對應的球形萬向轉軸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對應的俯視圖;
圖中:1、萬向轉軸套;2、雷達減震器;3、高壓氣泵;4、雷達外殼體;5、頂部保護罩;6、保護罩固定螺栓;7、氣管;8、出氣口;9、進氣口;10、拆卸擋板;11、雷達支撐桿;12、減震彈簧;13、球形萬向轉軸;14、螺栓孔;15、雷達固定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未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39136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