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小型汽車脫淺淤的助力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0384632.1 | 申請日: | 2017-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061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趙宏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0S13/00 | 分類號: | B60S13/00 |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專利事務所32108 | 代理人: | 譚建成 |
| 地址: | 541004 廣***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小型 汽車 脫淺淤 助力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助力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小型汽車脫淺淤的助力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和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路面上的小汽車也越來越多,人們出行越來越方便。但是開車時也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在農(nóng)村的泥土路面上開車,由于地面不平整,坑坑洼洼的,造成很多車輛的輪胎陷入其中,如果不借助外力,很可能越陷越深,在城市里,當馬路被壓壞以后,形成的坑也容易導致這樣的問題。像這種突發(fā)情況,人們通常找不到工具助力,如果用拖車或起重機來拉則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所以急需一種用于小型汽車脫淺淤的助力裝置,便于攜帶,放在車輛后備箱,以備不時之需。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是小型汽車車輪陷進淺淤中缺少助力裝置,從而無法繼續(xù)前進的問題,提供一種用于小型汽車脫淺淤的助力裝置,從而解決上述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小型汽車脫淺淤的助力裝置,包括殼體、LED燈、第一凹槽、蓄電池、第二凹槽、轉動軸、支撐柱、外承壓板和內承壓板,所述殼體呈鍥形結構且底部呈弧形,所述LED燈設于殼體的上端且底部與固定設于殼體內的燈槽螺旋連接,所述殼體底部上下兩端均固定設有兩處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設于兩端第一凹槽之間,且所述第二凹槽設有六處,所述第二凹槽內均設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與支撐柱螺旋連接,所述支撐柱穿過小孔與外承壓板焊接,所述蓄電池設于殼體底部上端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殼體上端與外承壓板連接處為弧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外承壓板外表面為鋸齒狀。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LED燈底端設有外螺紋結構,所述燈槽內部設有內螺紋結構,所述LED燈底端插入并螺裝在燈槽內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轉動軸設有內螺紋結構,所述轉動軸內部均設有內螺紋結構,所述支撐柱底部均設有外螺紋結構,所述支撐柱底部插入并螺裝在轉動軸內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蓄電池與LED燈電性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種用于小型汽車脫淺淤的助力裝置,殼體底部呈弧形,方便將助力裝置插入輪胎與地面之間,LED燈可以在夜間幫助照明,方便更快解決問題,第一凹槽的設置幫助助力裝置緊緊咬合地面,根據(jù)陷入的坑的深淺,支撐柱通過轉動轉動軸升降不同高度,將外承壓板頂起到相應高度,外承壓板表面為鋸齒狀,有利于增大輪胎與助力裝置之間的摩擦力,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實用可行,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內承壓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2、LED燈;3、第一凹槽;4、蓄電池;5、第二凹槽;6、轉動軸;7、支撐柱;8、外承壓板;9、內承壓板;10、燈槽;11、小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用于小型汽車脫淺淤的助力裝置,包括殼體1、LED燈2、第一凹槽3、蓄電池4、第二凹槽5、轉動軸6、支撐柱7、外承壓板8和內承壓板9,殼體1呈鍥形結構且底部呈弧形,方便將助力裝置插入輪胎與地面之間,LED燈2設于殼體1的上端且底部與固定設于殼體1內的燈槽10螺旋連接,LED燈2不用時可以縮進燈槽10內,殼體1底部上下兩端均固定設有兩處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5設于兩端第一凹槽3之間,且第二凹槽5設有六處,第二凹槽5內均設有轉動軸6,轉動軸6與支撐柱7螺旋連接,通過轉動軸6的旋轉控制支撐柱7的升降,支撐柱7穿過小孔11與外承壓板8焊接,蓄電池4設于殼體1底部上端的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5之間,蓄電池4給LED燈2供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未經(jīng)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38463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防破碎易識別體溫計
- 下一篇:一種數(shù)據(jù)線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