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滅火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377844.7 | 申請日: | 2017-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244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靜霞;韓慧杰;林野;王聚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韓慧杰 |
| 主分類號: | A62C3/07 | 分類號: | A62C3/07;A62C3/16;A62C31/00;A62C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林燕輝 |
| 地址: | 314001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滅火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滅火系統。該滅火器適用于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箱、電池倉,各類電氣柜、控制柜等相對密封空間的滅火需求。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增長,汽車在國內越來越普及,隨之而來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特別在2016年全國大范圍的出現了霧霾天氣。研究顯示,霧霾的源頭主要為汽車尾氣,因此節能減排被提上了日程,造就了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動力電池的安全就成為了主要課題。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全國發生了46起電動汽車安全事故,事故起因全部來自動力電池熱失控。
市場現有滅火技術有以下缺陷:干粉類滅火器普遍存在滅火效率較低、噴灑不太均勻、滅火后污染嚴重較難清理等缺點。惰性氣體滅火器通常需要壓力容器儲存氣體,輸送氣體的管路和控制部分也較復雜。IG541等惰性氣體要達到要求的滅火濃度,還要求滅火空間進行特殊的耐壓設計,不僅造價高、而且在電動汽車上也沒有現實可行性。由于儲存惰性氣體的容器是高壓容器,隨車輛運行本身就是一個危險源。普通水噴淋系統主要用于工業和民用建筑,滅火時水消耗量很大,且有導電性。以上產品基本不適合汽車上推廣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適合汽車上使用的滅火系統。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滅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滅火器、電磁閥、線纜、火災探測控制器、電源,電源通過線纜連接火災探測控制器,火災探測控制器連接用于控制滅火器噴出滅火劑的電磁閥,從通過電磁閥的開關控制滅火器的滅火材料的噴出與否,所述滅火器內的滅火劑為氟化酮類滅火劑。
作為優選,滅火器、電磁閥、火災探測控制器固定在系統外殼內,所述系統外殼包括主外殼和副外殼,所述滅火器固定在副外殼內,副外殼上設置有四個分支接頭,分支接頭上固定有用于控制分支接頭通斷的電磁閥,四個分支接頭通過管路連接至滅火器的出口,所述四個分支接頭的外端伸出至副外殼外,所述主外殼的上開設有用于容納副外殼的容納槽,所述容納槽通過一朝上方的第一開口和一朝前方的第二開口連通至外部空間,所述四個分支接頭的外端通過第二開口伸出至主外殼外,所述第二開口的上端和第一開口的前端連通,副外殼上固定有用于連接至電磁閥的控制線接口,所述火災探測控制器通過一控制線連接于控制線接口,主外殼的底部固定于固定板上,固定板上開設有安裝孔。
作為優選,所述副外殼的上端開設有把手槽,把手槽內設置有一把手,把手的左端轉動安裝在手槽內,所述容納槽的左側壁和右側壁均開設有卡槽,所述副外殼的左端和右端均滑動安裝有卡塊,所述卡塊上套設有用于將卡塊頂出卡槽的壓簧,所述把手的左端和把手的右端均固定有用于控制卡塊滑動的凸輪部。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所述滅火器內的滅火劑為氟化酮類滅火劑,氟化酮類滅火劑可以快速噴射出氣化態物質使過熱表面降溫,也可以迅速通過降溫和化學雙重作用撲滅初期火災;氟化酮類滅火劑性質穩定,清潔環保,絕緣性好,對精密儀器不會造成損害,對電氣設備不會造成短路,也沒有多余的熱能等其它損害;氟化酮類滅火劑常溫下為液態,在使用時迅速氣化,汽化熱較小,噴射后是防護區域的溫度在短時間內急劇下降,對精密儀器、設備和貴重物品不會產生冷激、冷淬作用,也不會使空氣中的水蒸氣大量凝結長生結露現象二損害集成電路、芯片等。滅火器可多次使用,每次噴放量可達到所保護空間的滅火濃度,有效遏制二次火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滅火系統的結構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滅火系統的裝配安裝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滅火系統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參見圖1,本實施例滅火系統,包括滅火器、電磁閥、線纜、火災探測控制器、電源,電源通過線纜連接火災探測控制器,火災探測控制器連接用于控制滅火器噴出滅火劑的電磁閥,所述滅火器內的滅火劑為氟化酮類滅火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韓慧杰,未經韓慧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37784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