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自動補水的凍融試驗恒溫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371115.0 | 申請日: | 2017-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840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永巖;柳雪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5/00 | 分類號: | G01N25/00 |
| 代理公司: | 青島中天匯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7241 | 代理人: | 郝團代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試驗 恒溫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恒溫箱,尤其涉及一種自動補水的凍融試驗恒溫箱。
背景技術
在巖石力學中經常進行凍融試驗來探討各種巖石的力學性能變化,巖土試件首先進行飽水,然后進行冷凍與融化,在融化時,會有部分水從孔隙中流出,造成水分流失,隨著凍融次數的增加,巖土試件的含水量與最初相差會越來越多,這對試驗結果有著巨大的影響,傳統方法中,采用對巖土試件進行密封的方法,或者在融化過程中取出巖土試件放在水中進行,前者仍有較大誤差,后者的過程較為麻煩,因此設計一種能夠自動補水的用于凍融試驗的恒溫箱顯得尤為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補水的凍融試驗恒溫箱,旨在通過熱水箱、溫度箱、排水箱、控制器、試件箱、巖土試件的配合安裝,實現對巖土試件的冷凍以及融化,并且在融化過程中對巖土試件進行補水,彌補了巖土試件凍融試驗恒溫箱方面的空白。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自動補水的凍融試驗恒溫箱,包括熱水箱、溫度箱、排水箱、控制器、試件箱、巖土試件。
所述自動補水的凍融試驗恒溫箱包括熱水箱、溫度箱、排水箱、控制器、試件箱、巖土試件,所述熱水箱包括熱水箱前端面、水位計、熱水箱側端面、電磁閥Ⅰ、入水管、熱水箱箱體,所述水位計安裝在熱水箱前端面,所述入水管安裝在熱水箱側端面底部,所述溫度箱包括箱門,觀察窗、溫度箱上端面、溫度箱側端面、溫度箱箱體,入水孔、出水孔、溫度箱內底面,所述熱水箱安裝于溫度箱上端面,所述入水孔位于溫度箱上端面靠近中心的位置,所述入水管與入水孔配合安裝,所述電磁閥Ⅰ安裝在入水管的上端,位于溫度箱上端面的上方,所述出水孔位于溫度箱側端面,接近溫度箱內底面,所述箱門通過插銷與溫度箱箱體配合安裝,所述觀察窗位于箱門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過水位計掌握熱水箱內的水量,通過電磁閥Ⅰ控制熱水箱內水的流出量,實現了熱水箱內的水通過入水管流入到試件箱內,可以通過觀察窗觀察溫度箱內試驗的進行情況。
所述試件箱包括試件箱箱體、出水管、電磁閥Ⅱ、限位器Ⅰ、限位器Ⅱ、試件箱內底面、試件箱側端面,所述出水管位于試件箱側端面底部,所述出水管與出水孔配合安裝,所述電磁閥Ⅱ與出水管配合安裝,位于溫度箱側端面的外側,所述限位器Ⅰ位于出水管的管口處,所述限位器Ⅱ安裝于試件箱的內壁頂部,所述巖土試件放置于試件箱內底面,所述試件箱安裝在溫度箱內底面,所述排水箱置于溫度箱側端面旁邊,位于出水管的下方。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過電磁閥Ⅱ控制試件箱內水的排出,通過限位器Ⅱ限定試件箱內的水量,通過限位器Ⅰ確定試件箱內的水是否排干,實現了試件箱內的水通過出水管排出到排水箱。
所述控制器包括盒體、顯示屏、電源端子、啟動端子、次數端子、溫度端子、上調端子、下調端子、周期端子,所述顯示屏安裝在盒體上,所述電源端子、啟動端子、次數端子、溫度端子、上調端子、下調端子、周期端子安裝于顯示屏的下方,所述控制器安裝于溫 度箱側端面,所述熱水箱、溫度箱、電磁閥Ⅰ、電磁閥Ⅱ、限位器Ⅰ、限位器Ⅱ與控制器連接,由控制器控制。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實現了通過電源端子控制整機裝置的電源接通與斷開,通過啟動端子控制試驗的進行與結束,通過次數端子控制凍融循環的次數,通過溫度端子控制試驗的冷凍溫度和融化溫度,通過周期端子控制每個循環的時間,實現了控制器對熱水箱、溫度箱、電磁閥Ⅰ、電磁閥Ⅱ、限位器Ⅰ、限位器Ⅱ的控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機裝置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熱水箱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溫度箱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試件箱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控制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科技大學,未經青島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3711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