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優化中低品位礦生產流程中沉降效果的絮凝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358848.0 | 申請日: | 2017-04-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0235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3 |
| 發明(設計)人: | 唐德玲;孟天龍;陳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東峰銻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B01D2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創佳為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11362 | 代理人: | 郭防,韓煒 |
| 地址: | 558200 貴州省黔南***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優化 品位 生產流程 沉降 效果 絮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絮凝池,具體涉及一種優化中低品位礦生產流程中沉降效果的絮凝池。
背景技術
現階段的銻礦的生產流程中,中低品位礦的比重可占到90%以上,中低品位礦的利用率不高導致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中含有較高比重的有害物和銻元素,而污水沒有經過合格的處理是不能排放到自然環境中來的,所以在銻礦生產中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污水的處理,現階段常采用在污水中加入絮凝劑使得污水中的重金屬等污染物沉降到池體底部,在加入絮凝劑的過程中,人工進行投放使得絮凝劑沒有均勻擴散到絮凝池內,即使進行適當攪拌也不能達到充分接觸的效果,最終導致沉淀效果不均勻,絮凝池內的部分位置的沉淀物呈聚集分布,即絮凝劑分布較多的位置,沉淀物就聚集凝聚在這個位置,而經過長時間的反應聚集過程后,這些沉淀物會變得很堅硬,不易去除,因此不便于對固體沉淀物后續的分離回收,而且常規的絮凝池將會使得而長時間反應使得沉淀物變成了堅硬的固體物附著在池體底部,工人通過進入到池體利用鐵錘進行敲打,然后再將破碎后的沉淀物運出池體,人力耗費大,工人的工作環境惡劣,工作效率低下且無法將固體沉淀物全部清除干凈。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優化中低品位礦生產流程中沉降效果的絮凝池,該絮凝池可實現絮凝劑的均勻投放,使得污水與絮凝劑的反應更加充分,沉淀物在絮凝池內均勻分布,還可實現對污水處理中產生的固體沉淀物整體移出絮凝池,移出后可將實心板體取出,對沉淀物進行統一處理,提高了清除效率,便于對固體沉淀物進行后續地分離回收。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優化中低品位礦生產流程中沉降效果的絮凝池,包括池體,池體兩邊上分別設有第一座體和第二座體,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之間設有末端固定設有電動導軌,電動導軌兩端設有彈簧觸發按鈕,彈簧觸發按鈕連接信號發生器,絮凝劑桶兩側固定設有卡座,卡座與電動導軌固定連接,絮凝劑桶的管道上設有電動閥門,所述池體內部設有絮凝框,絮凝框外壁上設有與池體內壁抵合設置的滾輪裝置,絮凝框底部設有實心板體,實心板體通過插入卡槽設置在絮凝框底部;第一座體和第二座體的底端均連接直線導軌。
前述優化中低品位礦生產流程中沉降效果的絮凝池,所述絮凝框的側面均為通孔結構,絮凝框上設有提拉部。
前述優化中低品位礦生產流程中沉降效果的絮凝池,所述實心板體上設有推拉把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電動導軌和相關控制機構的配合可實現絮凝劑的自動化投放,且能夠使絮凝劑均勻投放入絮凝池內,優化了絮凝效果,使得沉淀物不會聚集分布在絮凝框內部的某一位置,通過絮凝劑的作用可使得固體沉淀物全部沉淀在實心板體上,可將絮凝框移出池體,取出實心板體,通過破碎裝置將固體沉淀物從實心板體上去除,不需要工人進到絮凝池中進行人工作業,優化工人的工作環境。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俯視圖;
圖3是絮凝框視圖;
圖4是B處的放大視圖;
圖5是絮凝劑桶視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池體,2-第一座體,3-第二座體,4-彈簧觸發按鈕,5-信號發生器,6-卡座,7-絮凝劑桶,8-管道,9-電動閥門,10-絮凝框,11-滾輪裝置,12-實心板體,13-卡槽,14-直線導軌,15-推拉把手,16-電動導軌,17-提拉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限制的依據。
實施例。優化沉效果的絮凝池,構成如圖1所示,包括池體1,池體1兩邊上分別設有第一座體2和第二座體3,第一座體2與第二座體3之間設有末端固定設有電動導軌16,電動導軌16兩端設有彈簧觸發按鈕4,彈簧觸發按鈕4連接信號發生器5,絮凝劑桶7兩側固定設有卡座6,卡座6與電動導軌16固定連接,絮凝劑桶7的管道8上設有電動閥門9,所述池體1內部設有絮凝框10,絮凝框10外壁上設有與池體1內壁抵合設置的滾輪裝置11,絮凝框10底部設有實心板體12,實心板體12通過插入卡槽13設置在絮凝框10底部;第一座體2和第二座體3的底端均連接直線導軌14。
所述絮凝框10的側面均為通孔結構,絮凝框10上設有提拉部17。
所述實心板體12上設有推拉把手15。
本實用新型在池體1的側邊上分別設有第一座體2和第二座體3,兩者之間設置有電動導軌16第二座體3連接彈簧觸發按鈕4,打開電動導軌16,絮凝劑桶7隨著電動導軌16的活動部移動,當絮凝劑桶7的桶體觸碰到彈簧觸發按鈕4后,觸發信號發生器5發生信號,電動導軌16活動部作反向運動,通過開關可控制電動閥門9的開閉,控制絮凝劑的加入,這樣的往復運動可實現絮凝劑的均勻投放,配合攪拌動作,使得絮凝劑可以和污水充分接觸反應,不會出現在長期的沉淀過程后,絮凝池的部分位置聚集大量的堅硬沉淀物的情況,使得沉淀物的去除工作變得簡單,在池體1內部內部設置絮凝框10,絮凝框10的側壁上抵合設置有滾輪裝置3,人工將絮凝框10放入和取出的過程更加穩定,當污水進入到絮凝框10中,并且達到一定深度后,向池體1中加入絮凝劑,由于絮凝框10的底面為實心板體12結構,當污水中的雜質與絮凝劑進行反應并產生固定沉淀物后,固定沉淀物將均勻沉在實心板體4上。需要對沉淀物進行清除時,將第一座體2和第二座體3通過導軌移動到絮凝池的一側,人工將絮凝框2整體取出,接著將實心板體12通過推拉把手15取出,進行清除,絮凝框2的側壁均為孔狀結構,在取出過程中,水可通過通孔流出,而孔狀結構也為一部分絮凝反應的反應物提供了附著場所,絮凝框2的起降部13為三角形結構,保證了在起降過程中絮凝框2的穩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東峰銻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貴州東峰銻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35884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容去離子裝置的電極結構
- 下一篇:一種便于定位的濺鍍治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