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模擬人體微振信號發生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352775.4 | 申請日: | 2017-04-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620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8 |
| 發明(設計)人: | 賈寧;萬科;李坤;劉勇;杜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中科新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113 | 分類號: | A61B5/113 |
| 代理公司: | 廣州勝沃園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張帥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動軸 底板 電機安裝孔 模擬人體 微振信號 發生儀 本實用新型 待測產品 電機 電機轉動軸 垂直安裝 配合安裝 上下移動 凸輪傳動 凸輪帶動 靈敏性 轉動軸 承重 貫穿 側板 打點 始端 通孔 砝碼 檢測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模擬人體微振信號發生儀,包括底板,其開設有一通孔;承重側板,其垂直安裝于底板上,并開設有電機安裝孔;電機,其外殼安裝于電機安裝孔表面上,電機的轉動軸貫穿所述電機安裝孔;凸輪,其安裝于電機轉動軸的末端中;傳動軸,其貫穿于所述底板的通孔,傳動軸的始端和凸輪配合安裝,由凸輪帶動傳動軸上下移動。本實用新型的模擬人體微振信號發生儀通過凸輪傳動的方式來帶動傳動軸,不但結構簡單,而且可以使得砝碼周期性地往待測產品的表面上進行打點,以保證待測產品靈敏性檢測結結果的準確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檢測設備,具體涉及一種模擬人體微振信號發生儀。
背景技術
由于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較大,有各類睡眠障礙的人群數量急劇增加,最近統計國內有各種睡眠障礙的人群達38.2%,超過國際平均27%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針對各種睡眠障礙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活動將會加強,而各類的睡眠監控是此類疾病診斷的基礎。目前的睡眠監控技術要求在專業場所由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并且監控過程中要求有很多設備以吸附或捆扎的方式附著于監控對象身體上,對監控對象干擾大,操作復雜,監控成本高。其次,現代社會生活水平和醫療技術飛速發展,人類期望壽命得到很大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慢性病特別是心血管呼吸睡眠相關的慢性病的危害性相對增加,這類慢性病病因復雜,起病隱匿,起病后病程長且遷延不愈。長期的體征數據收集對此類慢性疾病的預篩有著很大作用,但目前并無成本合適,對用戶生活質量影響小的長期連續體征收集方法。最后,中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各種新型養老方式逐步興起,為了配合這些新型養老方式的發展,滿足社會養老需求,亟需一種可靠先進的院外護理輔助設備。
為此,申請人于2015年5月21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發明專利“生命體征監控系統”(申請號為CN 201510266454.8),此發明專利的產品出廠銷售之前,需要檢測其(壓電陶瓷)的靈敏性,而目前對生命體征監控系統這一產品靈敏性的測量主要是通過在產品的表面上間隔地“打點”來進行,然而,目前使用的模擬人體微振信號發生儀不但結構復雜、制作成本高,而且打點的效率低,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用于生命體征監控系統靈敏性檢測的模擬人體微振信號發生儀。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模擬人體微振信號發生儀,包括
底板,其開設有一通孔;
承重側板,其垂直安裝于底板上,并開設有電機安裝孔;
電機,其外殼安裝于電機安裝孔表面上,電機的轉動軸貫穿所述電機安裝孔;
凸輪,其安裝于電機轉動軸的末端中;
傳動軸,其貫穿于所述底板的通孔,傳動軸的始端和凸輪配合安裝,由凸輪帶動傳動軸上下移動;
砝碼托盤,其安裝于傳動軸的末端,砝碼托盤的表面上分布有砝碼安裝孔。
所述模擬人體微振信號發生儀還包括滑輪支架,其垂直安裝于底板上,滑輪支架中安裝有滑輪,所述滑輪和傳動軸的側面相接觸。
所述模擬人體微振信號發生儀還包括傳感器,其用于檢測測量傳動軸的上下移動次數。
所述電機為步進電機。
所述模擬人體微振信號發生儀還包括電機驅動器,其和步進電機相連接,用于控制步進電機的工作;時間設定器,其和電機驅動器相連接,用于控制步進電機的工作時間;頻率設定器,其和電機驅動器相連接,用于控制步進電機的轉動頻率。
所述時間設定器、頻率設定器均安裝于控制箱體內。
所述模擬人體微振信號發生儀還包括支撐架,所述底板安裝于支撐架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中科新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中科新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35277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