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深水泵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347512.4 | 申請日: | 2017-04-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083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03 |
| 發明(設計)人: | 余燕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捷高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47/00 | 分類號: | F04B47/00;F04B53/16;F04B53/22;F04B53/00 |
| 代理公司: | 嘉興永航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3265 | 代理人: | 蔡鼎 |
| 地址: | 325014 浙江省溫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深水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深水泵。
背景技術
深水泵廣泛運用于各個領域,使用時將深水泵埋入池中,用于輸送液體。
深水泵需要具有良好的防水性,現有技術中深水泵在裝配過程中,將防漏墊圈套接于固接柱頂部時,需要單個分別取用,因此,不但繁瑣,且稍有不慎容易掉落,裝配速度慢,影響效率,另外現有技術中防漏墊圈設置為內側套于固接柱的外側,密封性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深水泵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深水泵在裝配過程中,將防漏墊圈套接于固接柱頂部時,需要單個分別取用,因此,不但繁瑣,且稍有不慎容易掉落,裝配速度慢,影響效率,另外現有技術中防漏墊圈設置為內側套于固接柱的外側,密封性差的技術問題。
一種深水泵,包括:
座體,所述座體內部設置為中空容室且延伸設置有出水接頭,所述座體底部設有具有網眼的進水口;
馬達,所述馬達頂部設置有多組具有螺孔的固接柱,所述固接柱頂部對應設有多個防漏墊圈;
罩殼,所述罩殼罩殼開口向下覆蓋所述馬達,所述罩殼頂部設置有多個對應所述固接柱螺孔的穿孔,所述防漏墊圈與固接柱通過螺絲穿過螺合;
兩兩所述防漏墊圈之間相連形成連接帶,所述連接帶與防漏墊圈形成 環帶,所述防漏墊圈上還設置有對應所述螺孔的穿孔,所述防漏墊圈底部延伸有凸塊,所述固接柱頂面設置有安裝所述凸塊的凹槽。
所述馬達的外側沿上下方向設置有第一環槽與第二環槽,且于所述第一環槽與第二環槽內分別填設有突出所述第一環槽、第二環槽的第一防水墊圈、第二防水墊圈。
所述第一防水墊圈設置為“D”字形,且以“D”字形的平面朝向外側。
所述罩殼的殼壁下側設置有弧狀的角部。
本實用新型一種深水泵拆裝方便,組裝效率高,且密封性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深水泵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深水泵分解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深水泵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深水泵防水墊圈與罩殼配合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深水泵防水墊圈與罩殼配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連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 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深水泵1包括:座體11,座體11內部設置為中空容室,且延伸設置有出水接頭12,座體11底部設有具有網眼111的進水口112;馬達13,馬達13頂部設置有多組具有螺孔141的固接柱14以及罩殼15,罩殼15的頂部設置有提把150,罩殼15開口向下可覆蓋馬達13,罩殼15頂部設置有多個對應固接柱14螺孔141的穿孔151,通過螺絲152穿過防漏墊圈161與固接柱14螺合。
各固接柱14頂面設置有對應凸塊163的凹槽142。且各固接柱14頂部設有多個對應各固接柱14的防漏墊圈161。本實用新型中兩兩防漏墊圈161之間相連形成連接帶162,以使得連接帶162與各防漏墊圈161形成環帶16,而易于一體套設于各固接柱14頂部。
防漏墊圈161還設有對應螺孔141的穿孔164,防漏墊圈161底部延伸有凸塊163,且固接柱14頂面設置有對應凸塊163的凹槽142,凸塊163可安裝至凹槽142中。
如圖4-5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馬達13的外側沿上下方向設置有第一環槽131與第二環槽132,且于第一環槽131與第二環槽132內部分別填設略突出第一環槽131、第二環槽132的第一防水墊圈133、第二防水墊圈134,其中第一防水墊圈133設置為“D”字形,且以“D”字形的平面朝向外側,罩殼15的殼壁153的下側設置有弧狀的角部154,當罩殼15的殼壁153向下蓋合時,先后壓迫第一防水墊圈133、第二防水墊圈134擠入第一環槽131、第二環槽132而形成防水的密閉效果以及降低運轉時罩殼15與馬達13兩兩金屬接觸的噪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捷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溫州捷高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34751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