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堆疊拋丸的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325311.4 | 申請日: | 2017-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5279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02 |
| 發明(設計)人: | 汪萬元;姜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C9/00 | 分類號: | B24C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31317 | 代理人: | 張寧展 |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堆疊 拋丸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拋丸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堆疊拋丸的支架。
背景技術
H型鋼因其結構強度高、結構自重輕、結構穩定性高等特點,作為鋼結構建筑中最為普遍的構件類型,幾乎存在于所有鋼結構建筑中。在超高層建筑鋼結構中,H型鋼用量最大的一般是樓層梁。樓層梁作為外露鋼梁,噴涂油漆是不可避免的一道工序,在噴涂油漆前,鋼構件需要進行拋丸除銹。在工廠制作過程中,油漆的噴涂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拋丸除銹的質量。此外,作為H型鋼生產流程中關鍵的一步,H型鋼構件的出貨量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拋丸除銹的效率。
目前,拋丸只能一根H型鋼接著一根H型鋼進行拋丸,效率非常低。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拋丸輸送、擺放支架,將兩根H型鋼堆疊拋丸,提高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堆疊拋丸的支架,包括:長方體框架和多個支撐組件;
所述長方體框架包括第一棱、第二棱和第三棱,其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棱和第二棱互為對邊;
每個所述支撐組件包括第一支撐和第二支撐;其中,所述第一支撐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棱、第二棱固定連接,并且,所述第一支撐垂直于所述第一棱;所述第二支撐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撐的中點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三棱固定連接,并且,所述第二支撐垂直于所述第三棱。
進一步地,所述長方體框架的每條棱為圓形桿。
進一步地,所述圓形桿直徑為8~12mm。
進一步地,所述圓形桿直徑為10mm。
進一步地,所述長方體框架為正方體框架。
進一步地,所述正方體框架的棱長為200~240mm。
進一步地,所述正方體框架的棱長為220mm。
進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兩個所述支撐組件。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堆疊拋丸的支架,置于兩根堆疊的H型鋼之間,起結構支撐作用。使用長方體框架結構,一方面減少了支架與H型鋼的接觸面積,另一方面支架中空,有利于彈丸進入,使得拋丸效果明顯;同時,通過合理的支撐組件加強長方體框架的強度,使得支架對H型鋼的支撐更穩定,確保拋丸安全、穩定進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堆疊拋丸的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堆疊拋丸的支架的結構示意圖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堆疊拋丸的支架的結構示意圖的左視圖;
圖4 是本實用新型堆疊拋丸的支架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的主視圖;
圖5 是本實用新型堆疊拋丸的支架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的左視圖。
圖中,1. 長方體框架,11. 第一棱,12. 第二棱,13. 第三棱,2. 支撐組件,21. 第一支撐,22. 第二支撐,3. 第一H型鋼,4. 第二H型鋼,5. 拋丸機輸送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一種堆疊拋丸的支架,如圖1~3所示,包括:長方體框架1和多個支撐組件2;所述長方體框架包括第一棱11、第二棱12和第三棱13,其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棱11和第二棱12互為對邊;每個所述支撐組件2包括第一支撐21和第二支撐22;其中,所述第一支撐21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棱11、第二棱12固定連接,并且,所述第一支撐21垂直于所述第一棱11;所述第二支撐22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撐21的中點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三棱13固定連接,并且,所述第二支撐22垂直于所述第三棱13;多個所述支撐組件2平行設置。
使用方法:如圖4~5所示,將第一H型鋼3置于拋丸機輸送滾輪5上后,在所述第一H型鋼3上表面堆疊第二H型鋼4,在兩者之間沿H型鋼的延伸方向放置多個支架,其中,如圖1所示,第一棱11和第三棱13所在面朝上,用于安放第二型鋼4。
本實施例提供的堆疊拋丸的支架,置于兩根堆疊的第一H型鋼3和第二H型鋼4之間,起結構支撐作用。使用長方體框架結構,一方面減少了支架與H型鋼的接觸面積,另一方面支架中空,有利于彈丸進入,使得拋丸效果明顯;同時,通過合理的支撐組件加強長方體框架的強度,使得支架對H型鋼的支撐更穩定,確保拋丸安全、穩定進行。
本實施例的一可選實施方式中,所述長方體框架1的每條棱為圓形桿。使用圓形結構,與H型鋼的表面為線接觸,接觸面積進一步減少,減小對拋丸的影響。為考慮結構強度,長方體框架1為直徑8~12mm的圓鋼焊接而成,其中,圓鋼直徑優選1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未經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32531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金剛滾輪修整器
- 下一篇:一種可拆卸的組合式拋光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