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車門鉸鏈成型加工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0322101.X | 申請日: | 2017-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110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周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拓菱汽車配件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53/40 | 分類號: | B21D53/40;B21D22/02;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1221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門 鉸鏈 成型 加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鉸鏈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門鉸鏈成型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車門鉸鏈是汽車上常見的結(jié)構(gòu),車門鉸鏈主要是通過連續(xù)模加工成型,連續(xù)模是在一副模具內(nèi),按所加工的工件分為多個等距離的工位,在每個工位上有一個或幾個基本沖壓工序來完成沖壓工件的某個部位的加工,經(jīng)過多個工位的沖壓完成整個工件的加工,傳統(tǒng)技術的車門鉸鏈加工模具的生產(chǎn)步驟較多,而且在每次沖壓成型時都容易發(fā)生移位,從而會影響成型的精度,造成較多的廢成品,故而適用性和實用性受到限制。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設置合理且使用穩(wěn)定性好的車門鉸鏈成型加工裝置。
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車門鉸鏈成型加工裝置,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的頂部設有導料槽,在所述導料槽內(nèi)設有傳動軸桿,在所述支架等間距設有兩個凹腔,所述凹腔設置在所述導料槽內(nèi),在所述支架的側(cè)壁固定有豎支架,在所述豎支架的頂部固定有橫桿,所述橫桿處于凹腔的正上方,在第一個凹腔內(nèi)設有一次沖壓底模,在所述一次沖壓底模的底部與所述凹腔的底壁之間固定有氣缸,所述氣缸的缸底固定在凹腔的底壁上且所述氣缸的活塞軸固定在一次沖壓底模的底壁上,在所述橫桿上固定有沖壓氣缸,在所述沖壓氣缸的活塞軸底端固定有一次沖壓頂模,在所述導料槽內(nèi)固定有傳感器,所述傳感器處于凹腔的前端,在所述支架上有導氣管和控制電磁閥,所述傳感器通過驅(qū)動器與所述控制電磁閥相連接,在第二個凹腔內(nèi)有第二次沖壓底模,在橫桿的底面有位置與第二次沖壓底模相配合的二次沖壓頂模,在所述二次沖壓頂模與橫桿之間有二次沖壓氣缸,在所述第二次沖壓底模的頂面后邊沿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頂面伸出傳動軸桿,在所述限位凸起上有觸壓開關,所述觸壓開關與二次沖壓氣缸的導氣管相連接。
所述限位凸起的頂面為圓弧面且所述限位凸起的頂面高出傳動軸桿高度為5-10mm。
所述一次沖壓底模的頂面為凸形模腔,所述二次沖壓底模的頂面為凹形模腔。
在所述支架上設有與所述傳動軸桿通過皮帶相連接的驅(qū)動電機。
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設置合理,其依次通過一次沖壓和二次沖壓完成鉸鏈工件的沖壓成型,并且采用傳動軸桿進行傳動,從而可減少誤差,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和沖壓型的精度,使用穩(wěn)定性好且適用性強。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jù)具體實施例并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圖1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一種車門鉸鏈成型加工裝置,包括支架1,在所述支架1的頂部設有導料槽2,在所述導料槽2內(nèi)設有傳動軸桿3,在所述支架等間距設有兩個凹腔4,所述凹腔4設置在所述導料槽2內(nèi),在所述支架1的側(cè)壁固定有豎支架5,在所述豎支架的頂部固定有橫桿6,所述橫桿處于凹腔的正上方,在第一個凹腔內(nèi)設有一次沖壓底模7,在所述一次沖壓底模的底部與所述凹腔的底壁之間固定有氣缸8,所述氣缸的缸底固定在凹腔的底壁上且所述氣缸的活塞軸固定在一次沖壓底模的底壁上,在所述橫桿上固定有沖壓氣缸9,在所述沖壓氣缸的活塞軸底端固定有一次沖壓頂模10,在所述導料槽內(nèi)固定有傳感器11,所述傳感器處于凹腔的前端,在所述支架上有導氣管12和控制電磁閥13,所述傳感器通過驅(qū)動器14與所述控制電磁閥相連接,本實施例中,傳感器和驅(qū)動器采用市場上常規(guī)的技術結(jié)構(gòu),其只是簡單的應用,故而未詳細進行描述,但是并不會影響技術人員的理解與實現(xiàn),在第二個凹腔內(nèi)有第二次沖壓底模15,在橫桿的底面有位置與第二次沖壓底模相配合的二次沖壓頂模16,在所述二次沖壓頂模與橫桿之間有二次沖壓氣缸17,在所述第二次沖壓底模的頂面后邊沿有限位凸起18,所述限位凸起的頂面伸出傳動軸桿,在所述限位凸起上有觸壓開關19,所述觸壓開關與二次沖壓氣缸的導氣管相連接。本實施例中,其一次沖壓底模、二次沖壓底模等沖壓模具均采用本技術中的常規(guī)結(jié)構(gòu),并不是對模具本身進行改進或設計,故而未詳細記載,但并不會影響技術人員的實現(xiàn)與理解。
所述限位凸起的頂面為圓弧面且所述限位凸起的頂面高出傳動軸桿高度為5-10mm。
所述一次沖壓底模的頂面為凸形模腔,所述二次沖壓底模的頂面為凹形模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拓菱汽車配件有限責任公司,未經(jīng)重慶拓菱汽車配件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322101.X/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