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LED車燈的散熱元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314356.1 | 申請日: | 2017-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95022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凱航;李宗濤;湯勇;李志;顏才滿;余樹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1S8/10 | 分類號: | F21S8/10;F21V29/74;F21V29/89;F21V29/56;F21Y115/10;F21W101/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led 車燈 散熱 元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散熱器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LED車燈的散熱元件。
背景技術
LED具有綠色環保、節能高效、工作電壓低(3V左右)、安全、壽命長(可達10萬小時)、色彩豐富、體積小、響應速度快、耐振動、易維護等顯著優點。由于LED光源的諸多優點,LED車燈已經為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所青睞。然而LED燈熱流密度較大,汽車前大燈的熱管理具有特殊性,需要考慮車燈空間條件以及車燈內腔的環境溫度等諸多因素。汽車前大燈內腔容積較小,而傳統散熱器形態相對固定,難以在狹窄的空間條件下滿足散熱要求。
金屬編織絲網常用于高壓電力系統,具有高電導率,高熱導率和柔性特點。金屬編織絲網具有較強的空間適應性,可在有限空間內調整展開形狀,在車燈內腔發揮散熱作用。將金屬編織絲網與相變材料結合使用作為LED車燈散熱元件,可提升LED車燈的傳熱儲熱性能,提高系統穩定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LED車燈的散熱元件,提升LED車燈的散熱能力,同時解決LED車燈在有限空間內的散熱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用于LED車燈的散熱元件,包括散熱底座、金屬編織絲網、相變材料和高導熱絕緣涂層;所述散熱底座的表面上設有鰭片;所述散熱底座的底端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內焊接金屬編織絲網;所述相變材料填充在金屬編織絲網的間隙;所述散熱底座和金屬編織絲網的表面均噴涂有高導熱絕緣涂層。
進一步地,所述金屬編織絲網采用金屬線編織而成,所述金屬編織絲網截面寬度為10mm~50mm。
更進一步地,所述金屬線的材料為高導熱率金屬,包括紫銅或鋁,金屬線的截面直徑為0.1mm~0.4mm。
進一步地,所述相變材料的主成分包括新戊二醇(NPG)、季戊四醇(PE)、三羥甲基甲胺(TAM)和三羥甲基乙烷(PG)在內的固-固相變材料中的一種以上。
進一步地,所述相變材料的相變溫度在30℃~70℃。
進一步地,所述散熱底座的材料為鋁合金。
進一步地,所述高導熱絕緣涂層的材料為氮化硼硅樹脂。
進一步地,所述高導熱絕緣涂層的厚度為0.3~1mm。
制備上述所述的一種用于LED車燈的散熱元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設有鰭片的金屬編織絲網根據車燈內腔調整展開形狀,相變材料加熱至固液相變點以上,在真空條件下將金屬編織絲網浸沒于液態相變材料中,使相變材料填充金屬編織絲網的間隙;
(2)浸沒完畢后,將填充有相變材料的金屬編織絲網取出,冷卻至相變溫度點以下,使相變材料固化,得到具有固定形狀的復合相變材料金屬編織絲網;
(3)將填充有相變材料的金屬編織絲網焊接在散熱底座的安裝槽內,在散熱底座和金屬編織絲網表面噴涂高導熱絕緣涂層,得到所述用于LED車燈的散熱元件。
進一步地,步驟(1)中,所述浸沒的時間為10min~20min。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本實用新型將金屬編織絲網與相變材料結合使用作為LED車燈散熱元件,利用金屬編織絲網自身具有的良好柔性和導熱性,同時結合相變材料的儲熱特性,實現將LED芯片的熱量快速傳遞,達到高效散熱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LED車燈的散熱元件在實際用于LED車燈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散熱元件的分層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具體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的用于LED車燈的散熱元件在實際用于LED車燈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包括散熱底座1、金屬編織絲網2、相變材料3、高導熱絕緣涂層4、LED光源7和燈座8;
散熱底座1的材料為鋁合金;散熱底座1的表面上設有鰭片5;散熱底座1的底端設有安裝槽6;安裝槽6內焊接有三組金屬編織絲網2;金屬編織絲網2采用金屬線編織而成,金屬線的材料為高導熱率金屬,包括紫銅或鋁,金屬線的截面直徑為0.1mm~0.4mm;金屬編織絲網2截面寬度為10mm~50mm;
相變材料3填充在金屬編織絲網2的間隙;相變材料3的主成分包括新戊二醇(NPG)、季戊四醇(PE)、三羥甲基甲胺(TAM)和三羥甲基乙烷(PG)在內的固-固相變材料中的一種以上;相變材料3的相變溫度在30℃~7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3143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