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應用于定容燃燒彈的可對中電極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306940.2 | 申請日: | 2017-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100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尊華;程鵬;周夢妮;李格升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M15/02 | 分類號: | G01M15/02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胡鎮西,劉琳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用于 燃燒彈 電極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內燃機點火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用于研究火焰著火與傳播特性的應用于定容燃燒彈的可對中電極裝置。利用本實用新型可以使定容燃燒彈的兩電極方便地對中。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所以對內燃機中燃料的燃燒情況的掌握就顯的特別重要。
在燃料的燃燒特性的研究中,點火能量是影響火焰初期傳播特性的一個重要因素,燃料能否成功點火,成功點火后能否不斷向外傳播主要取決于外界提供的點火能量,當沉積于可燃混合物某一局部區域的能量大于燃料最小點火能量時,便可形成向外持續傳播的球形火焰。點火能量的釋放與電極間距又有極大的關系,因此準確的測定點火電極的間距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實驗過程中,火花塞間距很難進行控制,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安裝過程中兩個電極尖端無法對中,從而對兩電極間距的量化帶來不便。
目前,定容燃燒彈的電極對中問題是由操作人員手動掰彎電極來解決,這樣每次安裝電極時需要拆卸定容彈端蓋,并且這種方法會使電極上存在較大的應力,容易變形,影響對中效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對中方便、操作簡單的應用于定容燃燒彈的可對中電極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應用于定容燃燒彈的可對中電極裝置,包括對稱安裝于定容燃燒彈彈體外壁的電極套筒、電極位置調節機構和點火電極,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電極套筒內腔呈圓柱體結構,內腔中設置有絕緣陶瓷,所述絕緣陶瓷呈中空形圓柱體結構,與電極套筒通過過盈配合方式連接,所述電極套筒的下端與定容燃燒彈彈體通過螺紋副聯結,所述電極套筒的上端與電極位置調節機構通過螺紋副聯結,
所述電極位置調節機構呈上大下小的開口結構,下方的調節機構小端外壁呈正六面體結構,內壁與所述電極套筒通過螺紋副聯結,上方的調節機構大端壁面開有四個成中心對稱的螺紋孔供四個調節螺釘穿過;
所述點火電極包括火花塞和放電針,所述火花塞位于調節機構大端內腔中,被四個調節螺釘共同擠壓固定,所述放電針與火花塞焊接,穿過絕緣陶瓷內腔進入定容燃燒彈彈體內腔。
進一步地,所述電極套筒的外部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右旋外螺紋、凸臺、正六面體結構和左旋外螺紋,所述右旋外螺紋與定容燃燒彈彈體通過螺紋副聯結,所述左旋外螺紋與調節機構小端通過螺紋副聯結。旋向相反的兩處螺紋可以使在不轉動電極的情況下使電極位置調節機構、電極套筒與容彈外壁同時鎖緊,保證對中效果。
更進一步地,所述電極套筒與定容燃燒彈彈體之間通過紫銅墊片密封,所述紫銅墊片與凸臺和定容燃燒彈彈體相互擠壓實現密封。
更進一步地,所述火花塞底面與調節機構大端內端面之間設置有密封墊片。通過使用不同厚度的紫銅墊片既可以保證裝置的密封性也可以調節電極間隙。
本實用新型通過電極位置調節機構與電極套筒實現了電極的位置固定與兩電極尖端的對中。四個調節螺釘可以實現電極的徑向定位與固定并保證一對彎曲的電極可以對中。電極套筒兩端旋向相反的兩幅螺紋可以在電極與電極套筒已經徑向定位的情況下使其與定容燃燒彈裝置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可以保證在不拆卸定容燃燒彈的前提條件下,配合定容燃燒彈的紋影系統實現對電極位置的精準調節,既可得到可信的火焰初期傳播信息,也可以得到避免了定容燃燒彈繁雜的拆卸步驟,延長其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截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與定容燃燒彈裝配圖。
圖中:定容燃燒彈0,電極套筒1(其中:右旋外螺紋1.1,突臺 1.2,正六面體結構1.3,左旋螺外紋1.4),紫銅墊片2,絕緣陶瓷3,電極位置調節機構4(其中:小端4.1,大端4.2,調節螺釘4.3,左旋內螺紋4.4,螺紋孔4.5),密封墊片5,電極6(其中:火花塞6.1,放電針6.2)。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應用于定容燃燒彈的可對中電極裝置,包括對稱安裝于定容燃燒彈彈體0外壁的電極套筒1、電極位置調節機構4和點火電極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30694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