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黑木耳大棚栽培掛袋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97260.9 | 申請日: | 2017-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988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慶武;蘭玉菲;蔚承祥;安秀榮;李秀梅;于清偉;唐麗娜;崔曉;叢倩倩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04 | 分類號: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濟南金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7219 | 代理人: | 趙龍群 |
| 地址: | 271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黑木耳 大棚 栽培 袋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黑木耳大棚栽培掛袋裝置,屬于食用菌栽培設施領域。
背景技術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又稱木耳,是一種質地脆嫩、滑嫩爽口、營養豐富的膠質真菌,具有清肺、潤肺、益氣補血等功效,是我國傳統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社會需求量逐年增加,生產規模日益擴大。傳統的黑木耳大棚生產用尼龍繩吊袋,每年需更換尼龍繩、菌棒不易吊掛、費時費工,且吊袋上下間距不易控制,通風透光性差,導致霉菌污染嚴重,產量和品質不穩。因此,研究出一種基于黑木耳大棚栽培掛袋裝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產品品質,對于黑木耳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黑木耳大棚栽培掛袋裝置,實現黑木耳大棚立體栽培掛袋技術設施,解決傳統吊袋費時費工、產品品質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裝置包括掛桿、掛鉤、托桿、插桿。
掛桿與掛鉤為一體鋼筋結構,掛桿上部彎曲即為掛鉤,距掛鉤20cm~30cm垂直于掛桿設置托桿,托桿總長45cm,中間點位于掛桿上,在托桿兩邊距掛桿15cm垂直于托桿設置2根插桿,插桿長10cm,每根托桿相距26cm~30cm,交叉點均焊接,以此類推,每個裝置7~10道托桿,整個組件成為一體。
進一步地,每一托桿上設置有兩個插桿,兩個插桿對稱設置在掛桿兩側。
采用本實用新型裝置掛袋栽培黑木耳,操作簡單,省時省工,耳片受水均勻,通風好,污染率降低,品質提高30%以上,干品生物學效率達到12%以上,掛袋用工降低30%以上,有效降低了用工成本,提高了單位面積效益和產品品質。
附圖說明
圖1,一種黑木耳大棚栽培掛袋裝置實施示意圖。
圖中1是掛鉤,2是掛桿,3~9是托桿,10~16是插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以便于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與實施。
大棚框架:棚內每架鋼梁橫向每間隔1.4m~1.5m設直徑2.5cm鋼管立柱,上部與鋼梁固定,每架鋼梁立柱距地面2.5m~3m處設一根直徑2.5cm鋼管橫桿,與每架鋼梁上的立柱固定;縱向沿棚方向每間隔1.4m~1.5m搭建兩根2.5cm鋼管掛桿,兩根掛桿間距0.5m~0.6m。
裝置:掛桿、托桿、插桿與掛鉤為一體鋼筋結構,掛桿(2)上部彎曲即為掛鉤(1),距掛鉤20cm~30cm垂直于掛桿設置托桿(3~9),托桿總長45cm,中間點位于掛桿上,在托桿兩邊距掛桿15cm垂直于托桿設置1根插桿(10~14),插桿長10cm,每根托桿相距26cm~30cm,交叉點均焊接,以此類推,每個裝置7~10道托桿,整個組件成為一體,裝置間隔25cm~30cm掛于棚內鋼管掛桿上,底端距地面不少于35cm。
用該掛袋裝置大棚栽培黑木耳,掛袋簡單易行,即可提高掛袋效率、單位面積效益和產品品質,又能有效降低用工成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未經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9726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功能菌菇種植用圓木清理裝置
- 下一篇:一種食用菌培養料防酸敗攪拌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