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芯處理生產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72401.1 | 申請日: | 2017-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975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1 |
| 發明(設計)人: | 蔣烜;李棟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奧特維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04 | 分類號: | H01M10/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處理 生產線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總體而言涉及電芯的處理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芯處理生產線。
背景技術
軟包電池是聚合物電池的另一種叫法,與鋰離子電池相比,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比能量高、安全性高、設計靈活等多種優點。現在尤其在汽車供電上使用較多,已逐漸形成產業化,但是軟包電池生產工藝復雜,尤其電芯制備工藝現在多由人工進行,精度差效率低,不利于大規模生產。
制備完的電芯在進行電池封裝之前需要進行封邊和極耳整平、電芯整平檢測、廢品回收等工序,經過檢測合格的電芯才會用于電池封裝。然而,上述處理工序需要大量的人工介入,大大降低了電芯處理效率和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電芯處理效率和質量的電芯處理生產線。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電芯處理生產線,包括依電芯處理工序順序配置的輸送設備、電芯封邊和極耳整平裝置、電芯檢測設備和電芯生產廢品回收系統,所述電芯封邊和極耳整平裝置設置于所述輸送設備的分流輸送線處,對所述分流輸送線傳送的電芯進行封邊和極耳整平;所述輸送設備的合流輸送線將整平后的電芯傳送至所述電芯檢測設備處,進行電芯整平外形的檢測;所述電芯生產廢品回收系統將所述電芯檢測設備檢測的不合格的電芯回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輸送設備包括至少兩條分流輸送線、一合流輸送線以及一搬運機構;所述分流輸送線設置于所述輸送設備上游,所述合流輸送線設置于所述輸送設備下游,所述搬運機構設置于所述分流輸送線與所述合流輸送線上方,并輪循地將所述分流輸送線上的電芯搬運至所述合流輸送線。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分流輸送線為兩條,兩條分流輸送線和所述合流輸送線相互平行設置,所述合流輸送線的頭段位于所述兩條分流輸送線的尾段之間,所述搬運機構將物料從所述分流輸送線的尾段的出料位置搬運至所述合流輸送線的頭段的入料位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兩條分流輸送線的所述出料位置與所述合流輸送線的所述入料位置位于一條水平線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搬運機構通過一支架設置于所述分流輸送線與所述合流輸送線上方;所述搬運機構包括抓取裝置和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抓取裝置從所述分流輸送線向所述合流輸送線搬運物料。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抓取裝置包括兩個機械手,所述兩個機械手間隔設置;所述兩個機械手的間距和所述出料位置與所述入料位置的間距相匹配。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兩個機械手在所述驅動裝置驅動下聯動,所述兩個機械手中之一移動至所述出料位置,所述兩個機械手中另一移動至所述入料位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驅動所述抓取裝置沿水平方向移動的第一驅動單元和驅動所述抓取裝置沿豎直方向移動的第二驅動單元。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每個所述機械手上配置有相應的所述第二驅動單元。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機械手具有真空吸盤。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搬運機構還包括調節所述兩個機械手間距的調節裝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調節裝置包括絲杠及手輪,通過手輪及絲杠的配合來調節所述兩個機械手之間的間距。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分流輸送線以及合流輸送線的尾段均設置有止擋塊,所述止擋塊能夠止擋以及規整物料。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分流輸送線的輸送速度小于所述合流輸送線的輸送速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物料為電芯。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輸送設備包括至少兩條分流輸送線、一合流輸送線以及一搬運機構;所述合流輸送線設置于所述輸送設備上游,所述分流輸送線設置于所述輸送設備下游,所述搬運機構設置于所述分流輸送線與所述合流輸送線上方,并輪循地將所述合流輸送線上的物料搬運至所述分流輸送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奧特維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未經無錫奧特維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7240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