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搭載輪轂電機的懸架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72302.3 | 申請日: | 2017-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787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微;陳磊;王仕偉;陳志剛;侯杰;彭大祥;潘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3/02 | 分類號: | B60G3/02;B60K7/00;B62D7/18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趙炳仁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春***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搭載 輪轂 電機 懸架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搭載輪轂電機的懸架結構。
背景技術
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傳統汽車尾氣是主要污染源之一。輪轂電機驅動的電動車使用清潔能源,有助于緩解環境污染問題。輪轂電機主要有平行軸式和直驅式,本專利主要解決平行軸式輪轂電機驅動的電動車的懸架布置問題。
平行軸式輪轂電機驅動的電動車通常軸式輪轂電機相對于輪心為偏心布置,占用輪邊布置空間較大,通常將控制臂、滑柱總成布置在電機殼體上并使用削短控制臂方式解決輪邊布置空間緊張問題,但這種方式會降低電機殼體強度和剛性,使懸架主銷參數發生很大變化,降低車輛的操縱性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搭載輪轂電機的懸架結構輪邊布置緊張,導致車輛操縱性能差的問題,提供一種優化布置的搭載輪轂電機的懸架結構。
本實用新型一種搭載輪轂電機的懸架結構,包括滑柱、轉向節、制動鉗、制動盤、球頭總成、控制臂及輪轂電機,所述的制動鉗通過螺紋固連在輪轂電機的殼體上,所述的制動盤設置在輪轂電機的軸承單元上,所述的轉向節作為輪邊支架,呈C字型,通過中間4個內螺紋孔與輪轂電機殼體通過螺栓緊固;轉向節的上端通過螺栓卡接滑柱,下端通過三點內螺紋與所述球頭總成的殼體相固連,球頭總成的球頭銷通過錐面與所述控制臂過盈配合,球頭銷中帶螺紋部分通過螺母與控制臂緊固。
本實用新型結構具有以下優異技術效果:
輪轂電機、球頭總成及滑柱連接在所述C字型轉向節上,不再需要連接在輪轂電機殼體上,可保證輪轂電機殼體強度及剛性;同時輪邊布置緊湊,可實現球頭總成靠近輪胎中心面布置,通過設置合理的主銷幾何參數,可保證車輛的操縱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搭載輪轂電機的懸架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所示輪轂電機7與制動盤4及制動鉗3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所示輪轂電機7與轉向節2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所示轉向節2與滑柱1、球頭總成5及控制臂6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中所示球頭總成5與轉向節2及控制臂6的連接結構局部剖視圖。
其中:1、滑柱總成 2、轉向節 3、制動鉗總成 4、制動盤總成 5、球頭總成 6、控制臂總成 7、輪轂電機總成。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結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照圖1至5,一種搭載輪轂電機的懸架結構,包括滑柱1、轉向節2、制動鉗3、制動盤4、球頭總成5、控制臂6和輪轂電機7;制動鉗3通過螺紋固連在輪轂電機7的殼體上,制動盤4設置在輪轂電機7的軸承單元上,轉向節2作為輪邊支架,呈C字型,通過中間4個內螺紋孔與輪轂電機7殼體通過螺栓緊固;轉向節2的上端通過螺栓卡接滑柱1,下端通過三點內螺紋與球頭總成5的殼體相固連,球頭總成5的球頭銷通過錐面與控制臂6過盈配合,球頭銷中帶螺紋部分通過螺母與控制臂6緊固。
轉向節2作為輪邊支架使輪邊布置緊湊,滿足滑柱1的安裝位置和安裝角度需求,并允許球頭總成5靠近輪胎中心面布置,達到合理的主銷參數,確保車輛的操作穩定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7230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環保小車的防震結構
- 下一篇:一種后懸下縱臂總成





